佘佼嶼
[摘 要] 新時代英語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針對藝術類高職英語的教學實際,簡要闡述了任務型教學法的概況,重點分析了任務型教學法三階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旨在以該教學法為依托,提升藝術類高職英語學生的語言習得和運用能力。
[關 鍵 詞] 任務型教學法;藝術類高職英語;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44-01
圍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進行了各種教學方法上的探索,旨在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當前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何讓高職學生尤其是藝術類高職學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真正實現其英語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完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體系,是需要廣大高職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藝術類高職英語學習現狀
1.大學英語課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較為尷尬。教學大綱中大學英語為基礎必修課,這也體現其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教學實施環節中,英語課的基礎性被忽視,并且逐漸成為學生課表中的“累贅課”,學生上大學英語課隨意性很大,大多數學生對學好英語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同時高職院校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較為寬容,從而造成了大學英語課在藝術類高職院校中的兩難處境。
2.學生基礎差,對英語學習缺少興趣。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差,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處于初中水平,而且成逐年下降的趨勢,根本沒有達到應有的高職學生水平。在以運用為主的高職學習階段,藝術類高職學生還需要面臨補充中學英語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學習的負擔,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以專業為主的高職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學習動機以走專業特長為主,對英語缺少甚至是沒有學習興趣,學生選擇就業等方面和專業結合較為緊密,然而和英語學習似乎沒有直接關聯,這也進一步削弱了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的職業倦怠。在藝術類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天然不足和英語基礎差,讓老師在教學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盡管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自身理論的不足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容易造成教師的職業倦怠,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所承擔的教學壓力較小,考評方式也沿用傳統模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滯后英語教學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引起負面的連鎖反應。
二、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任務型教學法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以具體可行的教學任務為主導,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任務顧名思義指代擔任的工作,任務型教學法把語言的習得和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以情景再現的形式結合起來,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而且把單一的語言學習轉化成可操作性的任務學習,這也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也使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提升了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根據英國語言學家Wills提出的觀點,任務型教學法分為三段模式:前任務階段、任務階段、后任務階段。
(一)前任務階段
這一階段是在開始教學活動開始前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解讀,制訂可操作且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務。學生在此階段利用課本、工具書、網絡資源等,通過獨自思考或者分組討論等形式對任務進行分解以及前期準備工作。
前任務階段盡管大多數時候是在課外進行的,但這一階段準備得好與壞是后兩個階段是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和任務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進行適度的問題引導和背景介紹,也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在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任務,比如課堂展示、小組活動等。學生同時則根據教師的任務,對其進一步深挖和分解,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查補缺失的內容,完成對任務的準備工作。然而在這一階段中必定要求學生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心。
(二)任務階段
任務階段即任務實施階段,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學生是完成任務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展示他們學習成果。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課堂節奏,在引導和活動過程的銜接上,教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和學生在這個階段的相輔相成是完成任務階段的關鍵。
(三)后任務階段
在順利完成任務后,學生對自己完成情況的自我評價以及互相點評,是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很好的手段,學生也在這樣任務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完成了語言的習得和運用;教師對活動的點評和總結以及與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對比,可以為下次的教學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總之,任務型教學法自提出至今,已有不少教師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結合藝術類英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對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老師的教學實踐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指導意義。但是盡管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占主體地位,但任務型教學法離不開老師的引導,教師如何引導決定著學生任務完成和語言習得的質量。只有教師不斷提升理論水平,提升教學質量,完善知識結構,了解學生實際,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任務型教學法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引入科學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實現和促進學生語言技能和實際運用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晶.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改實踐,2017(1):214-215.
[2]姜華瑞,孫丹妮.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7(1):2-3.
[3]萬迎新.淺談任務型教學法[J].校園英語,2017(1):101.
[4]楊旭陽.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