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在系統視閾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其關鍵步驟與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有很大的聯系,教師不僅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創新的教學觀念以及高超的教學水平,更加需要有很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主要論述的是在系統視閾的背景下,關于在高職院校中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研究,從實踐角度出發,大力整合教師資源,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
[關 鍵 詞] 系統視閾;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232-01
一、前言
多年來,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場所,最近幾年,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中前行,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要方向,但是師資明顯出現缺少的狀況,而且教學質量和水平也明顯下降。高等職業院校想要突破教學困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這樣才能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培養高素質和高質量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幫助。
二、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現狀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評聘和培養制度不完善
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不同,尤其是關于教學方法、手段或者是職稱評聘,都效仿于本科教育方法以及模式。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職稱評定沒有特殊政策,只是參照普通高校教師的標準執行,尤其是在科研論文方面十分重視,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很嚴格,但是卻忽略了教師的職業實踐能力,也沒有進行專業的考核。其中科研平臺在高職院校中也不具備,科研項目嚴重缺乏,獲取方式單一,教師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根本無法滿足“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求。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結構不合理
“雙師型”師資隊伍想要實現長遠的發展,師資隊伍是主要基礎,但是很多高等職業院校中明顯存在師資隊伍教師數量不足的現象,主要根源在于職業院校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基礎不穩固,加之很多教師的薪資福利不理想,教師數量很難達標。而且在最近幾年,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教師的招聘規模,很多教師都是學校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不僅年輕,而且經驗較少,高級職稱的教師屈指可數,教師結構不合理。
(三)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實踐技能不強
現階段高職院校中年輕教師占據很大比例,這些教師大多是剛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驗,缺乏實踐技能。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師數量有限,但是面對一周14~20個課時,教學時間非常緊張,教師根本沒時間對新技術進行跟蹤與實踐。另一方面是在引進高技能人才的過程中,只注重教師的學歷,忽略了教師的技能問題。最后是高職院校的師資培訓體系不完善,學校與企業沒有實現有效的溝通,教師也沒有得到到企業實踐的機會,教學效果必定受到影響。
三、系統視閾下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一)建立完善的準入制與評聘制度
對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教師的任職資格十分重要,我國應借鑒國際化的先進經驗,在教師的選擇方面加大力度,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及制度,讓更多的專業優秀教師人才加入高等院校行業之中,例如,具備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可以考慮優先錄入,這將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幫助很大。根據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特點以及要求,制定并實施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辦法,將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等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重要指標,并納入績效考核內容。
(二)促進行業企業主動參與,增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數量
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是行業和企業的最大保障,目前我國的一些企業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夠,很多學校想要提高學生的企業實踐能力,但是苦于沒有想要合作的企業。高職院校可以積極主動與企業合作,選取一些單位的技術骨干兼職院校教師,這樣在無形中直接增加了教師的數量,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術水平,進一步參與院校課程的開發與人才的培養,同時也讓高職教師準確掌握企業行情,了解企業動態,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方式。
(三)學校領導與教師共同努力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校對師資隊伍的建設觀念要不斷更新,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活動的管理辦法,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真正落實“雙師型”師資的建設方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要的地位,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仔細學習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根據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今后學校的發展方向,自身制定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提升自身技能,積極參與各種培訓,為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實踐提供多樣化的幫助。
四、結語
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在系統視閾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在現代高職院校中,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要的目標,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的人才,讓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黃雪英.澳大利亞TAFE學院教師培訓模式及其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5(7).
[2]吳全全.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內涵及能力結構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3]唐衛紅.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及其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