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鈴
[摘 要] 結合國際藥學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對藥學教育的要求,確立以“七星藥師”為寧波經貿學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全面發展的藥學人”為宗旨,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探索藥學專業課程的教學策略,把握課程實施的前、中、后三個階段,使學生通過感知專業的“美”產生專業期待,把握專業的“實”掌握職業技能,體味專業的“值”增強職業歸屬感。
[關 鍵 詞] 核心素養;藥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32-02
為應對全球化、知識時代與科技發展等挑戰,各國或地區結合自身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需求,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核心素養。國際藥學聯合會提出了一個設計、實施和評價現代藥學教育課程的概念性框架,即:良好藥學教育的結果是培養“Seven-Star-Pharmacist”——“七星藥師”,是指藥學相關從業人員應具備的七個方面的品質和作用:(1)健康的看護者;(2)決策的制定者;(3)交流者;(4)領導者;(5)管理者;(6)終身學習者;(7)教學者[1]。這些素養需通過多層次的復雜教育系統最終落實到實踐中。作為培養基層藥學人才的中職學校,將“七星藥師”作為藥學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專業教學策略,培養高道德情懷、高技能水平、高社會適應性的全面發展人才,恰好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宗旨完美契合。
當前,藥學專業綜合職業素養成為各企業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由單一的崗位技能型人才逐漸轉變為“既能操作,又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我校基于“七星藥師”人才目標的培養需求,結合浙江省中職特色優勢專業建設,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內涵建設的專業發展之路。學生專業能力的扎實、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都進一步印證了藥學專業教學方向的正確性[2]。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課前滲透,感知專業的“美”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打造教學區、實訓區醫藥特色學習“硬”環境
根據浙江省單考單招要求,藥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150種中藥的性狀與功效,涉及中藥種類繁多、知識豐富,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若僅以“應試”為目的進行知識灌輸,學生不僅很難掌握,而且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在藥學部教室開辟中藥展示區角,各班推選一名中藥負責人負責中藥展示盒的使用與維護,將150種中藥樣品分批放入展示盒中,并結合“藥學知多少”班級宣傳欄進行相應中藥知識的補充。學生在課間即可通過觀察、聞味、摸質感的方法對中藥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尤其是高一新生,教室中藥區角的開辟深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專業課學習的期待。
結合《藥用植物學》《生藥學》等專業課程的要求,打造一條“藥用植物走廊”,并在藥學部班級中開展“藥用植物養護”活動。以藥學部各樓層護欄為基地,各班對本班級所領取的藥用植物在充分查閱資料、了解其藥用功效和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栽種、造型、命名,并制訂養護方案。盡管高一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專業課知識,卻能從自主查閱資料和養護活動的過程中總結出相應的知識,并能通過感知藥用植物的美學價值對專業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加強文化建設和制度完善,構建具有醫藥衛生行業特色的學習生活“軟”環境
早在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會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會議能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并建議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我部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傳統醫藥日”相關活動,以“藥學知識問答”游園活動、“醫藥行業文化進校園”活動、“青少年自我保健講座”等一系列活動為載體,多渠道灌注“醫者仁心”的育人文化,樹立仁愛服務的藥學信仰。
“行業先鋒”的榜樣力量對任何專業的求知者來說都有無限的激勵作用。我校以計算機技術為載體,建立了“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跟蹤數據庫”,將往屆優秀的藥學畢業生請回校園,給藥學在校生做講座,談談行業前景,講講創業故事,聊聊職業規劃,以此幫助在校生確立前進的方向。我校藥學專業已走過了30多個年頭,藥學畢業生中有“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勞動模范;有在崗位上奮進的寧波醫藥股份公司2位副總、5位經理主管;有彩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9位區域經理及店長,海王星辰的34位區域經理及店長……一批批業界精英、技術骨干和技能高手活躍在醫藥行業,給在校學生帶來無限的鼓舞和憧憬。
通過醫藥特色軟、硬環境的打造,全方位滲透醫藥行業文化,以養成健康的行為規范,提升優雅的審美情趣,形成團結互愛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仁愛友善、重諾守信的人格品質。同時,學生在醫藥氛圍的熏染下,逐漸感知到藥學專業的吸引力,對專業課的學習有了更多的期待。
二、課中參與,把握專業的“實”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校教育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備適應社會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學習能力及科學人文素養。因此,我們對藥學專業課的教學實施作了全面優化,具體如下:
校企共建基于“崗位化”的特色課程體系,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產業為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緊緊圍繞醫藥行業崗位設置的需求,根據工作任務來制定學習目標和教學項目。其基本思路為:“確定工作崗位—分析工作過程—提煉工作任務—明確核心技能—設計教學項目—構建課程體系”。詳見圖1:
以《藥劑學》專業課教學為例(見圖2),我校構建基于藥劑學“崗位化”的實訓教學體系,依托GMP模擬藥廠的建立,緊緊圍繞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崗位能力需求為指引,以教學模塊為單位,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訴求,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組織實施教學。
學生只有擁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才能獲得立足職場的基礎,也才能增強競爭實力,實現人生價值。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既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專業理論學習深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學生專業素養、職業素質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課后延伸,體味專業的“值”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藥學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我們的學生,不僅僅是具有醫藥知識的人,還要是能夠適應社會,進行有效溝通、獨立決策,甚至是可以領導和管理團隊的人。因此,對專業課程進行立體化延伸,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構建全方位學生社會實踐體系
首先,創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1)建立天然野外實訓基地。在鄞州塘溪鎮建成集藥材種植、采集、標本制作等功能于一體的野外實訓基地,每年春季,高二藥學專業的學生會在老師和老藥工的帶領下在基地開展為期一周的野外采藥、培植藥材、制作標本等活動。此時的學生,已對《生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藥藥理學》等相關專業課程進行了系統學習,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技能基礎,而此次的親身實踐,無疑是對課堂所學的鞏固與補充。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有效溝通和團隊合作;作品展示的課程要求,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知識運用和獨立決策的能力。(2)加盟品牌藥店,建立藥品營銷實習實訓基地。自2005年學校加盟彩虹大藥房,全權管理經營其中一家分店,迄今已十年有余。學校組織學生在“企業真實模式”下實習實訓,讓他們在學習了《藥物學基礎》《醫藥商品購銷實務》等專業課的基礎上,通過親身實踐,切實掌握藥品經營與管理的一系列動作方式。
(二)結合“愛心活動”為專業課程增光添彩
組織我校藥學專業學生開展一系列力所能及的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助人為樂”的過程中樹立職業歸屬感和專業成就感。如我校藥學部開展了“健康服務進社區”的活動,藥學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利用《醫學基礎》《藥物學基礎》的相關知識為居民量血壓,測血糖,做簡單的健康評估;或教居民一些基本的急救與包扎技術,如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止血帶止血法、常見包扎方法等;或為居民提供一些簡單的合理用藥指導等等。我校藥學專業的師生,還有一項了不起的創舉,即利用本專業特色,結合《中藥調劑學》《中藥藥劑學》等專業課程所學,自制一些簡單的藥學產品送給市民。如端午前后,制作驅蚊、醒神的香囊;梅雨季節,制作祛除濕氣的足浴包;寒冬來臨,便制作活血化瘀的凍瘡水。通過一系列的“愛心活動”,藥學專業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為自己的專業感到自豪和榮耀,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和拓展課堂所學。
學校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繼續探索以發展核心素養為宗旨的中職藥學專業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是我們始終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周雙林,夏苗芬.建議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加強某些新內容[J].中國藥師,2006(4):353-354.
[2]辛濤,姜宇,王燁輝.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4(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