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 要] 目前職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對職業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論知識較差,更何況對數學這種學術性較強的學科來說要學好更是不容易,該如何把中職的數學課上好、上活,讓數學知識成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金鑰匙呢?面對這樣的狀況,對職業高中學生的教學就要多方面考慮,努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關 鍵 詞] 職業高中;數學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25-01
隨著課程改革的普遍實施,針對職業高中學生數學基礎和理解能力較差的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尋找一種能適合職業類學生學習數學行之有效的方法,探索適合教師和學生和諧教學,提高職高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增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是我們職高數學教師的當務之急。本文就職業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方法做進一步探索。
一、普遍職高學生數學差的緣由
(一)本身數學知識基礎不強
大多數職高學生學科知識差,主動接受教育的強度不大,這也是他們無法升入普高而選擇了職高的原因。因此,職高學校有大量知識薄弱的學生。
(二)自身學習態度不積極,沒有目標或者目標迷茫
很多職高學生覺得自己數學知識差了很多,很難跟上普高學生的知識進度,所以就認為沒有必要繼續學習接受新的文化知識,產生消極的思想,漸漸對數學失去了興趣。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沒有了興趣作為引導,學生便更加不主動投入學習。同時,學生也不會充分了解數學這一學科,不清楚數學在世界中的地位,即使學習也只是應付老師,應付考試甚至應付自己。如此循環只會使自己變得更差,很難有一個好的結果。
(三)沒有堅定的意志以及錯誤的學習方式
學習是一條長期堅持以及勤奮刻苦的道路。大多數職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待復雜枯燥的數學會常常犯疑惑,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意志受到考驗。與初中數學文化相比,高中數學更是復雜多變,適應性差的學生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而即使有很高的學習熱情但是學習方式方法不對,那也只是白用功,學習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切記不可死記硬背,按部就班,尤其是數學這種靈活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更應該靈活應對,同時學生也不可眼高手低,數學多練題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
二、對職高學生數學教學提出的意見思考
(一)查漏補缺,重視基礎
“解鈴還需系鈴人”,任何問題都應該從最基礎抓起。職高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就應該加強基礎的學習,溫習鞏固查漏補缺。這一環節很重要不可忽視,正如建造高樓大廈沒有堅實的地基就無法筑起穩定的棟棟高樓。因此,老師在職高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查漏補缺,對學生不懂的知識點進行及時的講解,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數學連續整體的知識結構體系。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老師也只是起到監督的作用,所以老師還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了解數學的重要性,從而重視數學的學習。
(二)銜接好初中數學與職高數學文化知識的關系
無論哪門學科都是整體完整的,數學也不例外。初中數學是職高數學的基礎,而職高數學是對初中數學的一個擴展補充。兩者聯系充分并錯綜連接。因此,老師要能夠很好地銜接這兩者,不能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感到很突兀,一頭霧水。老師可以分解難度,分清初中與職高數學知識點,及時讓學生翻書溫習,然后再層層講解并攻破。
(三)提高課上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課很容易使學生課上分心,也會使上課毫無生機,死氣沉沉,這是數學課最忌諱的也是很容易出現的。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教學手段。老師可以在講解數學時加入古代名人學習的例子,也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數學小游戲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調整學習方法,因材施教
學習之中重要的便是學習方法,有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關鍵。由于職高學生基礎層次不同,所以因材施教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與此同時,老師應該多講解些有關數學的基本概念問題,防止學生混淆概念,曲解題意。
(五)老師結合教學經驗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質量
對一個老師來說,教學經驗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反饋給老師不同學生不同的信息,使老師能夠輕松處理。數學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才能制定出解決學生實質性問題的方案。對課堂上數學的講解,老師可以將內容進行調整或增補,使內容銜接流暢,通俗易懂,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老師要嚴于律己,恪盡職守,積極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針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靈活應對。分析學生的學習層次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查漏補缺,豐富基礎知識,補充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同時,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打消學生厭學的消極情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制定出合理完整且連續的數學教學方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倉葉娥.探索“333”教學模式,優化高中數學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5(7).
[2]林飛燕.美國高中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的整合:以數學課程為例[J].教育導刊,2014(3).
[3]袁琴芳.高三數學解題策略之三“遍”[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