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移動開發類課程教學碰到一系列的問題,根據移動開發類課程的特點,采用基于微信的PBL教學模式,它將彌補課程在教學中的一些缺陷,使課程教學互動性更強,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關 鍵 詞] 微信;PBL;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39-0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最終達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目的。
微信自從推出以來,已經融入大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如何將微信與PBL有機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以高職移動開發類課程為例,對此進行了初步探討與嘗試應用,希望這些研究能為類似課程提供一定的啟示。
一、課程存在的問題
移動開發類課程一般采用的是老師講授與上機實訓相結合的模式,采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無形之間限制了學生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并且,教師無法監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對學習的進度把握不全面,不能做到對學生隨時輔導。
二、微信結合PBL教學的好處
(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采用PBL教學方法,再結合微信平臺,將移動開發中有價值的資料推送給學生,使教材中的內容形象化,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最終的結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拓展了學習空間
通過微信,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點對點交流或者群體討論交流,學生可以隨時咨詢教師或者同學,有效拓展了學習空間,將單獨的課堂教學有效延伸到課外。
(三)增強了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移動開發類課程往往問題比較多,并且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可能有部分學生平時不敢進行討論或者提出問題,而通過微信平臺,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三、基于微信的PBL教學模式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結合微信的特點,構建了基于微信的PBL教學模型(如下圖所示)。
(一)教師課程分析
在基于微信的PBL教學模式中,教師課程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分析與課程分析兩個方面。學生分析主要是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方便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課程分析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嚴格篩選與設計,有針對性、靈活地設計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各個教學環節,方便教學。
(二)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師課程分析后,教師開始設計與實施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微信學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四步。
第一步,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程分析后,需根據移動開發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先創設一個基于微信的學習情境,之后將需要的教學資源通過微信共享到微信平臺中,用來豐富學習情境,提出學生可研究的問題,讓學生圍繞課程特點的問題主動去學習。
第二步,微信學習
微信學習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采用PBL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利用微信的實時性,學生通過微信獲得問題,查詢資料后進行自主討論學習或者進行小組學習,最后形成解決方案并進行總結評價。
第三步,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微信發起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同時,在課堂中可以當面解答學生在微信平臺中的疑問,讓交流更加暢通。
第四步,課后學習
學生通過課后學習能夠更好地掌握課程教學內容,不懂的問題可以直接通過微信咨詢同學或者教師,能夠及時獲得解決方案,提高學習的效率。
針對移動開發類課程,選取《移動應用開發技術》為研究對象,在課程開設前,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析,了解他們的相關開發經驗。針對學生的情況,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移動開發的基本能力。
微信的使用貫穿于課前、課堂和課后。課前,教師先通過微信將相關的知識通過圖片、網址等信息推送給學生,并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在課堂上,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設置與解答。課后,教師將根據學生課程完成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與答疑,與學生分享學習的收獲。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緊緊相扣、相互促進,讓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有別于傳統教學中的角色,通過一輪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移動開發類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將微信與傳統的PBL教學方式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希望通過研究,能為相似課程提供一些參考,并進一步完善基于微信的PBL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譚恒松.淺談微信在《軟件UI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5(21).
[2]陳名武,熊梅,徐安嵐,等.利用微信平臺進行PBL教學在大學兒科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