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林 吳杰
[摘 要]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物流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行業也需要質量更高的專業性人才來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物聯網技術將物流行業與互聯網技術進行了緊密的聯系,對促進物流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有效的應用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實際教學中,可以使培養出來的物流專業人才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和技能,進一步推動物流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物聯網技術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67-01
物聯網技術是目前先進的信息技術,在該技術的應用下,社會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目前,互聯網技術在物流行業應用范圍是最廣的,因此,對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實踐教學,促使學生掌握最先進的行業相關技術,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為以后物流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更多的人才儲備。
一、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社會更需要應用型人才來實現社會各行各業的繼續前進。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利用,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行業的不斷進步,物聯網技術就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中,要實現物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就要促使學生更加全面、高效地掌握最新的專業技術,并提高綜合實踐能力,成為能夠推動物流行業繼續發展的專業型人才。
(一)聯合應用物聯網技術和定位技術
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對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的地位跟蹤技術可以準確地將人與物的范圍進行跟蹤與確定。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將定位技術作為發展的基礎。在物聯網深入應用到物流公司之后,可以實現對運貨車輛以及實際貨物的實時定位與查詢,并能夠對貨物的卸載以及分揀與派送等一系列操作實現實時的查詢。相關數據通過轉送裝置將清晰地反映在行駛圖中,物流人員可以根據相關行駛圖掌握貨物具體的行駛軌跡。在物流專業實際教學中,因為《運輸管理》相關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貨物的運輸管理以及對運輸路線的調度與規劃、對商品貨物進行跟蹤管理等。在該課程講解中可以積極利用物聯網技術相關知識進行知識傳授[1]。
(二)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下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
針對物品進行的標識,就相當于給了人一張身份證,對物品實現標識之后,企業在進行物流管理的時候數字化和現代化程度會更高。并且,要有效地對貨物進行定位與跟蹤,基本前提就是要對物品實現有效的標識。物品就是經過自動采集設備感應貼有rfird標簽的軟件計算,實現相應標簽狀態以及位置信息的獲取,將相關信息反映在位置地圖相應的界面上,實現對物品狀態與位置的判斷,并能及時掌握物品位置發生的變化。在《配送管理》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要積極利用物聯網相關技術進行教學,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了解網絡與貨物配送之間的密切關系,根據物聯網相關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貨物采購與進庫、盤點與分揀直至出庫等一系列的操作,對貨物系統性的配送流程實現全面掌握,在整理中對貨物的分類以及基本屬性實現有效了解,并對貨物包裝上的rfid標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等。
二、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中物聯網技術應用要點
1.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促使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加多樣化,將虛擬的學習環境實現與真實物流場景的逼真模擬,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及時對虛擬環境中的知識點進行捕捉,并實時分析如何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環境的模擬,可以通過計算機設備中的數據讀取或者直接對物流企業的數據信息進行調用,支持教學活動的有效實現,在物流專業學生實現常規和課后學習后,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擴展學習[2]。
2.物流專業的教學老師要積極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物聯網技術這一新型技術全面了解與掌握后,再將全面且正確的知識向學生進行傳輸,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應用新型物聯網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創新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促使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提升。
3.高職院校在利用物流企業相關物流數據實現教學的同時,要保持和相關物流企業的密切合作,并針對數據的保密工作簽訂協議,在利用過程中注意保護數據不被泄漏。
三、結束語
物聯網技術與物流行業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與物流專業的教育也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學中,有效地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教學,是專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將來也會實現普遍的應用。在物流專業教學過程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促使學生掌握最先進的物流技術,并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實現良好的結合,提高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米志強.對接物流行業特色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1):121-122.
[2]繆興鋒.物流管理專業物聯網及智慧供應鏈實訓室建設的探索[J].電腦與電信,2016(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