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徐基田
【摘要】地市級黨校加強智庫建設是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條件下的必然要求。智庫建設背景下地市黨校科研咨政的特點是立足區域特色、研究學員實踐、聚焦社會問題和滿足政策需求。基于地市黨校圖書館在參與智庫建設中的有利條件和存在問題,強化科研咨政建設就要建立健全咨政信息數據庫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信息保障;要參與建立咨政服務平臺建設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機制保障;還要參與組建智庫團隊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人才支持。
【關鍵詞】地市黨校圖書館;智庫建設;科研咨政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1]這一論斷為新時代的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智庫的思想引領和智力支撐。地市黨校作為地方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強化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發揮新型智庫作用是履行黨校職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黨校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一、智庫建設背景下地市黨校科研咨政的特點
(一)立足區域特色
地市黨校要在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關注黨委政府在某一時期的熱點重點和難點,研究區域治理的一些專門性問題。這里要把握幾個關鍵點。(1)把握地區特色產業。其發展的好壞帶動區域整個經濟發展情況,也是黨委政府非常關心的地方。因此,黨校科研咨政要對這些重點領域進行長期跟蹤和實際考察。(2)探索新時代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問題,如城市功能拓展區定位問題、城市精細化管理問題、鄉村文明建設問題等。(3)研究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文化是一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依托和后勁,特殊的地域文化也造就了特殊的區域特色。地方文化包含的內容也很多,有政治文化、企業文化、思想道德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內容,如何從文化層面提升區域發展也是黨校科研咨政的重要內容,從效果上來說才是根本性的。
(二)研究學員實踐
黨校學員既是黨校培訓的受訓主體和培訓對象,又是黨校發揮咨政功能,提供決策服務的對象。所以,利用學員在黨校集中培訓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1)集中學員政見。從黨校的培訓對象看,黨校學員來源廣泛,既有地方黨政機關的,又有企事業單位的,也有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他們實踐經驗很豐富,從實踐中來,學習之后又到實踐中去。[2]了解基層的情況和政策,但是在實踐中也會有困惑,他們就是帶著這種困惑來到黨校學習,以期能夠在思想上或是在方法上帶來新的思路。所以,學員的實踐是黨校智庫寶貴的思想庫。學員在學習期間,在參加學員論壇、工作思想交流、調研報告的撰寫過程中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見解,黨校在這個過程中收集學員實踐所得,集中學員的智慧,是科研咨政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2)課堂傳播理念。黨校教師在培訓學員的過程中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學員帶來新的實踐信息給教師的調研帶來了新鮮的素材,而教師又要在這過程中給學員以思想的啟迪,在理論上和方法上給學員以釋疑解惑。學員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向學員傳遞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黨校咨政的便捷通道。
(三)聚焦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是社會中存在矛盾的集中體現。社會就是在不斷解決社會各種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我國目前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個時期有它特定的時代要求,各地市則在各自的區域發展問題上的表現不盡相同。這就更要加強對區域內社會問題的研究。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大致包含這樣幾種。(1)是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這種問題主要特點是它的時效性和突發性,因此要求對此類問題的研究要及時、準確并有效說明問題,快速提出解決方案。(2)是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求要有敏銳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維發現這些可能會出現的新問題,避免造成決策被動。(3)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如民主法制建設、金融體制改革、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4)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大問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5)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只有客觀全面地把握社會實際,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為以后的政策研究提供詳實、全面、可靠的政策建議。
(四)滿足政策需求
區域治理中政策是抓手,是黨委政府最重要的調整手段。一項政策的出臺反映了整個黨委政府的治理思路和運行模式。因此,政策的前期調研與分析、中期的研制以及后期的評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黨校智庫進行科研咨政的著力點。(1)調研與分析。當今社會已經出現過很多因為調研評估不夠而出現失誤性政策的案例,因此,調研的目的就是掌握調研對象的實際情況,準確反映客觀實際。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是調研的要求,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統計、抽樣、專家咨詢等現代調查研究工具,力爭全面、系統地掌握正在發生的情況。分析的過程就是對第一手材料進行深加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發現事物的內在本質性的東西和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此進行判斷。成果形式就是各種問題的調研報告。(2)參與政策研制。就是參與黨委政府及其決策部門的文件、有關政策的討論、起草和論證工作。這種直接參與的方式需要黨校具有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既要了解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黨委政府各部門一直以來的政策取向,又要了解決策者在新的形勢下需要什么樣的政策調整,這樣才能服務科學決策。(3)運行和評估政策。一項政策出臺了,還要注意它在社會運行中的反映,保持時刻的關注和了解,必要時還要予以修正。
二、地市黨校圖書館在推進智庫建設中仍需解決的問題及存在的有利條件
(一)黨校圖書館在智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隨著新時代發展的要求,黨校思想庫建設的現狀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以期更好地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基層黨校在智庫建設背景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多或者影響力不大;高層次人才隊伍不足,尤其缺乏理論功底深厚、熟悉市情的領軍型決策咨詢人才;咨政資源配置不當、整合不夠,互動交流和協同創新能力不強,研究成果轉化為決策政策的渠道不暢等。
(二)黨校圖書館推進智庫建設的有利條件
黨校圖書館在辦館宗旨、服務對象、藏書重點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黨校圖書館在建設“思想庫”、為黨政領導決策服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3]
1.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
圖書館在信息搜集、信息組織、信息交流、信息服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黨校圖書館建設的逐漸重視,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日益豐富且向特色化方向發展,館藏資源基本覆蓋了人文社科領域。[4]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為黨校智庫建設提供信息內容基礎。
2. 圖書館具有廣泛的人力資源
圖書館人力資源不僅包括館員資源,還包括讀者資源。黨校圖書館讀者資源來源更加廣泛,黨校有一支政治素質硬、學術造詣高、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的教研人員隊伍,又有學員資源優勢。黨校學員都是來自黨政機關及國有企事業的領導干部,具有豐富的一線實際工作經驗,其中很多是政策的執行者和制定者。讀者資源劃分為四種類型:讀者知識資源、讀者時間資源、讀者關系資源以及讀者資產資源[5]。圖書館要充分利用各種類型讀者資源,為智庫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隊伍。
3.圖書館具有黨校系統資源優勢
除中央黨校外,全國共有省級黨校33所,副省級黨校15所,市地級黨校360多所,縣級黨校近2500所,擁有近10萬教職工[6]。遍及全國的黨校網絡,使黨校系統內協同合作具備物質架構基礎,為實現“黨校智庫”“智慧黨校”建設提供了組織基礎和制度保障。
三、地市黨校圖書館參與智庫建設強化科研資政的途徑
(一)建立健全咨政信息數據庫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信息保障
圖書館是黨校的信息中心,其具有的信息質量是科研咨政的重要保障。在當前要重點關注:(1)信息內容的完善性。就是既專注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反映地方性的材料,又要兼顧個體和集體、分散和系統,科學性選擇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同時對一些不公開發行的內刊、會議論文、調研報告等進行收集和整理。具體操作上可以劃分政府文件數據庫、統計信息數據庫、專題成果數據庫、簡報數據庫和案例數據庫等數據庫。(2)信息平臺的開放性。積極爭取橫向上與市黨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高校的政策研究部門,或者是縱向上與上下級黨校包括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和市縣黨校的合作交流,實現黨校自身資源和外在資源的優勢對接,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科研咨政信息交流,優勢互補,形成思想信息庫建設的系統合力。(3)信息方式的多樣性。積極拓展個性化服務領域,發展個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務。參與型定題跟蹤服務,主動給研究者提供相關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相關文獻等信息。
(二)參與建立咨政服務平臺建設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機制保障
咨政平臺的建設是咨政中的重要環節。(1)拓寬與決策部門的對接服務渠道。加強與黨委政府及所屬決策部門對接聯系,圖書館可以通過學科館員與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常態化協作聯系,包括建立私人之間的qq或電郵聯系,學科聯系人還要收集課題相關的材料,為教師咨詢決策服務。要積極承擔探索黨委政府相關部門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承接項目招標、政府采購、直接委托、課題合作等方式,加大對實際問題的調研,分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提供及時的智力支持。(2)拓展成果表達和推介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如創辦科研型內刊或者專欄文章等形式,利用網絡媒體、成果發布會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呈送科研成果,讓有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對策建議能夠直接、迅速進入決策咨詢視野。健全科學通暢的決策信息的編制和報送體系,將智庫研究成果快速應用到政府決策。
(三)參與組建智庫團隊為黨校科研咨政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智庫背景下黨校科研咨政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地市級黨校,為了較好地實現為黨委政府決策咨詢的目標就要努力打造一支以教師為主體,以資深專家領軍,跨部門跨地區合作的智庫團隊。(1)突出建設人才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核心能力,其中包括調查研究和政策分析能力,信息綜合與分析能力等。當前,我國區域治理中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比如說,地區發展的不確定性和競爭性,群體性事件的多發和易發性,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集中產生的,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比以往更為復雜和艱難。要求研究人員解開復雜的外部表象,把握住社會發展的命脈。(2)打造廣泛性和綜合性的團隊成員。地市級黨校圖書館要以智庫文獻信息的流程為對象,圍繞文獻信息的主題,通過對智庫決策信息流的分析,構建智庫信息流交互作用的功能鏈接結構。加強資源統籌綜合,積極探索咨政研究團隊化、項目化運作,避免單打獨斗,低水平重復研究,鼓勵交叉研究、跨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協網.中共十九大開幕.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做報告.[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 content_41752399.htm,2017-10-18.
[2]黃雄彪.咨政視域中的黨校思想庫建設[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2(6):126-129.
[3]高亞莉.黨校圖書館為領導決策服務功能探析[J].當代圖書館,2009(2):38-40.
[4]李貴云.黨校圖書館開展服務智庫建設的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5):38-39.
[5]王子舟,吳漢華.讀者既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也是活態資源載[J].圖書館雜志,2009(9):10-15,32.
[6]韓丹.全國黨校系統智庫建設的現狀與趨勢[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7(5):4-9.
作者簡介:孫旭(1980-),女,碩士,館員,研究方向:智庫能力與智庫服務;徐基田(1983-),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創新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