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
[摘 要] 在高職學校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重視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 鍵 詞] 職業素養;高職院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99-01
大多數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出現就業難、就業率低的狀況,這與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重要聯系。因此,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具體到語文科目,語文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這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會更加高效。語文教師要進一步迎合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向,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活動內容,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一、職業素質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知識培養,使學生的理論認知與實踐操作存在偏離現象,導致學生在就業時心理素質差,不具備匹配的專業知識。因此,在語文課堂中,轉變對學生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基本職業屬性,調整就業與實踐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既包括基本的內在的品質與動力,同時,包括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創新能力,為了推動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語文知識與就業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思想品德修養相結合,不斷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語文教師在設置教學任務時,盡可能地將實踐任務具體化,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不斷拓展知識,還可以積極利用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導學生展開調查研究,并且能夠應用語文的思維,得出結論,總結報告,這種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拓寬了學習面,同時在實踐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企業員工的基本工作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未來就業的理解,推動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二、職業素質課堂教學內容的轉變
根據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語文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為主,注重對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包含內容之豐富,方面之廣泛,因此需要教師深入挖掘語文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職業素養,具體而言,首先,語文教學中的文本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啟發學生,讓學生多思考,進一步產生探索的欲望,這些豐富的文化內容,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據。其次,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理解,正是培養學生良好表達能力的內容,教師要結合語文閱讀內容,解決學生在職業素養中的問題,善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例如,在我們講解某一篇具體的閱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作者的主題以及思想感情出發,培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當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具體的印象以后,教師引導學生組織語言,并表達出來,與教師和同學一起溝通交流,分享意見和建議,這個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環境中不斷增強其自信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
三、職業素質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在職業素養培育過程中,尤其是語文教學,更加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對學生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基本助力,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個要求。為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日常表現與學習內容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能夠結合教學的基本內容,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一項基本內容,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堂,針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糾正自身。高職學生語文基礎差,對語文的知識的理解能力欠缺,教師更應當重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以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推動學生轉變角色,挖掘自身的潛在力,投身到語文學習過程中。
職業素養是學生就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階段不斷加強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有效發揮語文教學的基本作用,結合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松玉.演繹精彩課堂,提高職業素養:對高職語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7(1):22.
[2]張成富.激活課堂 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對職高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2012(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