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彬 李紅
[摘 要] 隨著高職院校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立足于高職學生的發展特點,就如何開展高職院校生物學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能夠有所幫助。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生物學;教學策略;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55-01
一、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開發學生的思維
隨著社會的創新發展,學生的思維特點呈現活躍、張揚的特點,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學生的客觀發展。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職生物學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教師在教授“生命的延續”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有新的生命降生,那同學們知道生命是怎樣延續的呢?”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我覺得生命延續是靠卵細胞和精子的結合”,還有的學生說:“那生命延續中的遺傳因子是什么呢”,這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帶著你們的疑問來學習‘生命的延續的有關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思維。
(二)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
高職學生呈現出來的突出特點是對直觀的內容能夠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抓住這樣的特點。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職生物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例如,教師在教授“細胞的基本特征”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細胞圖片。然后,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這些圖片,想一想圖片中的兩個細胞有什么不同。”學生認真觀看圖片中的內容,然后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有的學生說:“第一張圖片中的細胞是簡單的,無典型的核結構,缺少核被膜,細胞質內也沒有膜性細胞器”,還有的學生說:“第二張圖片中的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第一張圖片是原核細胞,第二張圖片是真核細胞”,這樣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直觀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構建生物學高效課堂。
二、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一)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
高職學生表現出來的突出特點是對熟悉的事物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其中,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樣的發展特點,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客觀發展規律。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職生物教學的時候應該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授“干細胞與腫瘤”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腫瘤兩個字,那同學們知道腫瘤的有關內容嗎”?有的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了解到的腫瘤內容就是能夠迅速侵襲好的細胞”,還有的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治療腫瘤重要的方法就是將其切除。”這時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學習‘干細胞和腫瘤的有關內容,看看出現腫瘤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將生活經驗有效地帶入對知識的理解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內容進行回想的方式將生活內容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法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能有效理解教學重點、難點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識能力,還會降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學法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例如,教師在教授“生態系統”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最常見到的食物鏈。然后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剛剛提出的有關食物鏈的內容,具體學習生態系統的有關內容。”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采取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和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教學策略,對傳統的生物學教學進行創新,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為學生構建生物學高效課堂,從而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甘淋,張春燕,陶忠樺,等.交互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現狀與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1):3347-3348.
[2]崔戰利,張鴻雁,孫冬梅,等.微生物學實驗操作:自測配套多媒體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4):387-38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