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先
【摘要】四川金錢板是我國民間極具地方特色的方言類曲藝節目類型。該曲藝門類經過數代金錢板藝術家的積淀與打磨,發展出了一套基于表演技藝、說唱結合方式獨特的藝術形式。同時,四川金錢板將巴蜀文化藝術特征融匯其中,在四川地區擁有較為廣泛的受眾基礎,是該區域重要的曲藝藝術類型,具有藝術學、民俗學及表演藝術學相交叉的學術研究價值。本文重點對當代四川金錢板的表演藝術特征和表演創新進行研究,分析和討論當代四川金錢板傳承中應當堅守和揚棄的不同方面,嘗試理清該曲藝藝術門類在未來發展中的核心思路。
【關鍵詞】四川金錢板;表演藝術特征;表演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6 【文獻標識碼】A
按照藝術門類學的分類原則,無論是從視聽結合的角度,還是從時間空間的劃分,四川金錢板均無可爭辯的屬于綜合藝術。其綜合性除了在于其獨特的似說似唱、說唱結合的呈現方式之外,更在于其舞臺表演的在場變化。作為四川金錢板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鄒忠新先生曾說過。金錢板的表演強調一個“變”字。這里,鄒先生所言之“變”具有更為寬泛的外延,對其的理解不僅在于字面上的“變化”之義,還在于金錢板表演中唱、做、打的臨場配合,相互綜合,繼而生發出不同的表演狀態,呈現出常“變”的藝術表達。
基于此,四川金錢板歷來重視演員的表演功夫,這種獨特的曲藝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歡。隨著社會發展,金錢板表演藝術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與當下受眾的審美習慣相契合。
一、概述:曲藝藝術學科視野下的金錢板
四川金錢板是四川曲藝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之一,屬于曲藝中板誦類民間說唱藝術曲種。它產生于清代末年,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它盛行于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西南部分地區。按照傳統的定義:“金錢板極具表演性,以伴奏樂器而得名。”在表演方式上,以單人表演為主,表演樂器為三片竹片,左、右手各執兩片和一片約九寸長竹板,雙手互相配合,擊打出簡單、鮮明的節奏;同時,將金屬片(古銅錢)鑲于兩塊竹片的方孔上,加強音響和聲效的鮮明度,演奏時竹板聲效與金屬聲效相互疊加,鏗鏘有度,節奏變化無窮,因此得名為“金錢板”。在民俗學視野中,“金錢板”表演的核心樂器即三片竹板,被古人分別寓寄“天、地、人”之含義,認為金錢板所表達的內容可以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因此,“金錢板”又被稱為“三才板”。
追溯早期的金錢板表演,具有以下幾點主要特征:一是流動性。早期藝人通常沒有固定的表演場所,采用沿街叫唱的方式,具有很大的流動性。二是便捷性。表演主體僅為一塊金錢板和一張巧嘴,便構成了一出完美的金錢板表演。三是唱腔的獨特性。四川金錢板唱腔經歷了從早期唱腔“老調”到“流水腔”的演變過程,其核心元素有三點,分別是四川方言稍加升華形成的念誦腔調、單人自打板自唱的表演方式,以及句句押韻、唱說并重的聲效形式。四是場所的市井特征。早期表演者只需選擇人多的鄉場鬧市路口,劃個圈子便可進行表演,后來隨著茶館、書場文化的出現,金錢板表演藝人有了相對固定的表演場地。可以看出,無論是哪種表演場所,金錢板表演均植根于最基層群眾之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也是金錢板藝術作為曲藝藝術得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五是金錢板表演的說唱內容具有顯著的民間文學特征。從早期以“勸世文”為主的簡單樸實內容,到后來經過藝人們不斷的加工改進發展,把許多歷史故事、神話傳說進行改編,形成經典劇目《武松趕會》《雙槍老太婆》等。另一方面,金錢板植根于民間,也有許多劇目把民間生活故事進行整理和藝術加工,形成貼近生活的劇目,真實反映當時的生活百態,成為四川地區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之一。其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了巴蜀地區的人文風貌和民俗風情,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在經歷長時間的傳承發展后,金錢板已形成了表演技法完善、技法特點豐富、門類獨立的說唱藝術。隨著該曲藝門類的成熟,其表演演化出“清派”“花派”和“雜派”等不同藝術流派,分別以唱詞文雅、技法炫目為主要特征。不同的金錢板流派豐富了金錢板表演的藝術魅力,2011年金錢板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形式創造:金錢板作為四川地方曲藝
(一)四川曲藝的本體特征
曲藝的根基在于說唱藝術,四川曲藝也正是以四川民間說唱藝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歷史悠久、傳統深厚,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它弘揚了巴蜀文明,建設了獨特的巴蜀精神家園,為巴蜀文化增添了豐富的風彩。嘉慶年間有一段《錦城竹枝詞》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四川曲藝在民間盛行、深受老百姓的喜歡:“清唱揚琴賽出名,新年雜耍遍蓉城。淮書一陣蓮花落,都愛廖兒哭五更。”綜觀四川民間說唱藝術的繁榮,關鍵在于其獨具的四川鄉土氣息,如諧劇、荷葉、金錢板、清音、花鼓等,均是在幾百年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與四川本土居民的生活緊密結合,形成的獨具巴蜀特色的曲種流派。四川曲藝的表演場所多在街頭、茶館、酒館、煙館等處,不同于西方音樂形式的傳入多依托殿堂表演,服務上層社會,四川曲藝表演者扎根生活,不僅反復打磨表演技藝、更不斷努力探索生活,用接地氣的四川方言生動地敘說民間文學和民間百態,諧劇、金錢板等板誦類四川曲藝,運用口頭語言的說唱進行敘說表演、以敘述的方式間接地表現出曲藝的風采,成為四川曲藝中一塊亮眼的瑰寶。
(二)四川金錢板的形式特征
作為植根于四川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四川金錢板的形式特征與四川省的地域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1.演唱形式:以單人表演為主的虛擬性
依托單人表演方式為主體的金錢板表演,演員必須身臨其境,把自己當作書中人物的化身,做到“一人一臺戲,似戲不是戲。”即使在多人表演當中,相互之間的唱段亦可獨立呈現,如在金錢板小品《HZ的煩惱》中,兩位表演者飾演的角色“耗子”,以虛擬的方式呈現耗子竄入災區居民震后新居的場景,兩位表演者雖有互動,但各自單人表演的主體地位依然牢固。
2.表現手段:以敘事性為主的說唱演繹
金錢板主要是說唱并重的曲藝形式,半說半唱,似說似唱,唱中有說,說中有唱的曲調講故事,給觀眾帶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美感。實際上,金錢板是與四川評書相結合的視聽藝術。通常在表演前,表演者會先來一段長達一分鐘的敲打金錢板,以炫技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眼球。金錢板演員不僅需要精湛的打板技巧,還在于它說唱的內容。故事內容基于明顯的敘事結構,以線性敘事的故事情節或故事線來吸引聽眾。在傳統金錢板曲目中,許多以中國古典小說為藍本,改寫成唱詞,配合打板的節奏說唱,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
3.音樂特征:具有四川風格的節奏聲效
四川金錢板的音樂與唱詞密切結合,三塊竹板看似簡單小巧,卻可以打出風云雷雨九種不同的節奏和音響。在腔調方面。四川金錢板除引用了川劇高腔和燈戲、彈戲的某些曲牌外,還借用其他曲種和四川山歌、勞動號子等音調。①演員在金錢板的伴奏下,以獨特的四川方言似說似唱地把故事娓娓道來,他們在一個非寫實性的空間用語言、動作將情感、故事沖突傳達給觀眾,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聽覺盛宴。
(三)當代金錢板新作的形式創造
當代金錢板要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中尋找生活空間,不斷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將多種曲藝元素混搭進金錢板表演創作中,保留原本的曲藝特征,又以新的面貌展現給觀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打開新的曲藝大門。
1.打破單口唱、進行多人表演形式
當代許多金錢板表演打破傳統的金錢板表演“一人一臺戲”的單人演唱形式,在表演形式上采用了雙人或多人共同合作的方式,增進和強化了金錢板表演的“變”化特質。如金錢板大師鄒忠新老師的遺作《熊貓寶貝》,由朱紅葉、朱長貴父女在央視《過把癮》節目中兩人共同演唱表演,兩人默契配合,為觀眾介紹成都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金錢板音樂劇《車耀先》表演人數更是達到數十人,經過編劇、導演的大膽創新嘗試,使金錢板表演人數不斷擴大,增加表演的戲劇性,在多人巧妙的配合下,擴大了表演的空間,大大豐富了它的表演內容。同時,多人表演也進一步分工了每個角色的定位,讓表演者對角色的把握更加清晰明了,通過表演者對角色的演繹,借助舞臺把作品的智慧結晶呈現在觀眾面前,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使得金錢板在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豐富。
2.與其他曲藝相融合,相互借鑒,相互幫助
金錢板形式的創造不僅僅是把單人表演形式改變為多人表演形式,而是巧妙地把金錢板和其他曲藝形式相互融合,把金錢板的唱腔、板式和表演融入到音樂劇、小品的表演當中,并且結合現代舞蹈、燈光、字幕等形式,打造出了一臺讓人耳目一新的金錢板形式。例如,成都市近年新創作演出的金錢板音樂劇《車耀先》,打破了金錢板節目過去形式簡單、呈現內容市井的傳統特點,與音樂劇相結合,改進一度創作中的選題局限,嘗試表現宏大題材,在二度創作中綜合多門類舞臺藝術優勢,增強舞美設計,改進服飾裝扮,優化布景道具,將現代的音樂劇特色與古老的金錢板特色完美地融合,巧妙地敘述車耀先先生的英雄事跡,最終傳達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該劇加入了現代音樂、舞美藝術之后,為觀眾提供了具象的時代環境和角色外部形象,對舞臺氛圍的提升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與音樂劇融合在一起,作為曲藝的四川金錢板表演還與戲劇小品相融合,如金錢板小品《耙耳朵》《HZ的煩惱》等劇目。這些劇目以金錢板曲調為基礎,融合了小品短小精悍、幽默風趣的的情節,題材貼近生活,角度新穎,特別是《HZ的煩惱》針砭時弊,內含哲理。該金錢板小品通過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地震后人們逐漸走出地震陰影,自強不息重建家園,生活越過越好的故事。金錢板與戲劇小品的相互結合,使得曲藝單一的說唱表演綜合了戲劇小品的語言藝術與表演藝術特色,為金錢板劇目未來探索創新、推出更多更新更優秀作品提供了廣闊空間。
三、表演創新:金錢板表演藝術狀態之變化
前文所述,金錢板大師鄒忠新言:“金錢板的表演強調一個‘變字,即表演的規則不是一層不變的,只要是合乎法則的變都在表演允許的范圍內。然而,此‘變亦非全然無章可循,只有有了一定的變化,才能使金錢板更加吸引人。”②
(一)傳統表演狀態:以鄒忠新的金錢板表演心得為例
金錢板藝術的歷史已有數百年,經過幾代老藝人們不斷傳承努力,該曲藝藝術門類不斷發展。其中,當代金錢板大師鄒忠新的表演尤其具有代表性,鄒老師自幼拜師學藝,在數十年的表演生涯中,經過自己不斷摸索改進,形成了一套“鄒式”表演風格,他曾言:“一出好的金錢板表演,不僅需要打得好,唱得好,還需要表演得好。”這句關于金錢板表演的闡述,看似簡單實則精辟,下面筆者嘗試對此作一番論釋。一是“打得好”。金錢板的表演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板子的好,這是金錢板表演者的基本功。板子雖小,但要擊打出鏗鏘和諧的節奏,需要手指、手腕、手臂三者完美配合;它講究手法要巧,需要把板子巧妙地融入到表演中,融入到身體里。在表演時,執板的位置高低很有講究,既不能遮住面容,也不能影響身形。握板的力道也需張弛有度,松、緊、快、慢,輕、重、緩、急,都需要依靠豐富的經驗來把握。鄒老師曾說,打板需打出板眼,眼隨手,手隨口,口隨形,板隨情。③三塊板子在表演者的手中來回晃動撞擊,既能打出風起云涌之氣勢,也能打出萬里柔情。二是“唱得好”。表演者要運用四川話進行演唱,發音需準確,吐字清晰、圓潤,讓觀眾聽清楚所唱文字。做到字正腔圓、松緊快慢得當。并且需要熟練掌握好用氣發聲的規律,做到唇弓扣舌尖,行腔如秤,吐字如釘;在每句唱詞中巧妙地進行換氣,把唱和打板音樂緊密結合,掌握好節拍,嘴和手相互配合呈現出完美的說唱節目。三是“表演好”。所謂金錢板表演之好,既在于壓韻誦唱清晰,也在于看起細微、卻能有效輔助表演效果的各種表情動作。鄒忠新的表演屬于“清派”,說唱方面技巧純熟、技藝深厚,而從動作方面看來,并沒有過多地使用戲曲化、舞蹈化的大幅度表演動作,而是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變化,將細致入微的情緒體驗有效傳遞出來。其悲、哀、喜、樂、怒、驚、疑、傻、媚、莽③等面目表情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方式;眉眼神情的膘、跳、近、定、瞎、情、醉、恨、思、呆③等均可表演得活靈活現。通過這些傳神的表演技巧,和精細的表情呈現,升華了整個金錢板節目的表演性。
(二)當前表演創新:從語言、動作到門類的創新實踐
當前的金錢板表演,在繼承前輩的表演技巧基礎上不斷加入創新實踐,表演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戲曲元素,加強了劇目的可觀看性和音樂性,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喜愛金錢板藝術。當前金錢板表演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語言創新。要深刻理解基于四川方言的演唱,唱詞韻腳方面與普通話的區別,在新創作的唱詞或即興表演中嘗試適當穿插一些網絡熱詞,對于活躍現場氣氛效果顯著。同時,對于傳統的“七字句”“十字句”結構適度靈活處理,如金錢板小品《HZ的煩惱》中的唱詞,俏皮明快的語言節奏,可以使需要表達的內容更好地融入到表演中。例如,“聽我們一窩耗子慢慢兒說,地震后人們重振家園,八方支援抓得很緊,三年任務才兩年就基本完成,災區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滋潤。看起來,我們耗兒們的好日子也越來越滋潤。”這里沒有完全遵照“七字句”“十字句”的斷句節奏,卻非常明快地表達唱詞中的內容,演出后得到觀眾良好的反饋。
二是表演動作創新。在傳統金錢板表演中,表演者手持金錢板站在原地,通過手上和臉上動作就能表演完成一出戲。如今,金錢板表演與小品、音樂劇等結合以后,不再是固定在原定進行表演。除了繼承對面部表情的精髓之外,亦可加上夸張的動作,通過精心布置的走位,讓表演更加活靈活現。如《HZ的煩惱》中,表演者在劇中扮演的耗子,運用獨特的戲曲功夫,把身體蜷縮起來走路,形象地表現出角色特有的身形特征。當唱詞唱到耗子滿地打滾的時候,演員結合戲曲中的矮子步進行生動的表演。夸張的身體表演,突破了傳統金錢板表演固定的模式,增加了表演的戲劇性和可觀賞性。
三是門類創新。受益于當前戲曲、曲藝門類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趨勢,金錢板表演不再拘泥于單一的藝術門類,而將方言劇、散打等四川戲曲、曲藝技巧融會貫通,綜合它們的藝術特征,把其他藝術門類中的動作如矮子功、掃堂、旋子、片馬等加入到金錢板表演中,再加上豐富的表情和精彩的唱詞,極大地豐富了金錢板表演的觀賞性,對提升傳統民間曲藝的審美價值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四、變不忘本、傳承不變——金錢板表演藝術的保護與傳承
當代人們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電影、電視等新媒體日益興盛,一方面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另一方面快餐文化也沖擊了傳統曲藝藝術的生存空間。同時,依托師徒制度的金錢板藝術傳承,也面臨著老藝人們的數量和年齡等多方面的壓力。目前,金錢板藝術后繼無人的困境亟待解決,為了保護和傳承金錢板,2011年四川金錢板被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要加強金錢板藝術的保護與傳承,首先應調動年輕人學習金錢板的積極性,培養一批能唱、能打、能演的年輕演員;其二,應不斷地將金錢板和其他曲藝進行融合創新,豐富金錢板的表演形式,打造有影響力的經典劇目;其三,在融合、創新、變化的同時,不能忘本。對金錢板藝術的歷史淵源、表演特色、音樂特色等方面都應進行搶救性的傳承;其四,建立科學現代的曲藝傳承體系,在傳統的師徒傳授方式基礎上,通過院校合作,讓金錢板走進校園,培養新一代年輕傳承人;其五,通過與旅游融合發展等方式,擴大金錢板藝術的知名度和受眾群體,也為金錢板藝人開拓適應當代的生存空間,如金錢板藝人余公正老師在寬窄巷子、錦里等成都旅游景點進行演出,讓更多的人,無論是本土居民還是外地游客,都提供更多的機會直觀了解金錢板藝術。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金錢板表演藝術的發展創新,融入新的形式,與時俱進、創新技法,呈現出了新的藝術魅力。這一植根于民間的藝術形式,理應受到更好的傳承保護并且發揚光大,為地方文脈的延續、巴蜀文化精神的傳承做出更為卓著的貢獻。
注釋:
①華明玲.《四川曲藝縱橫談》.四川戲劇,2008-11-25。
②鐘婷婷.《論鄒忠新的金錢板表演藝術》.音樂大觀,2012。
③鐘婷婷.《論四川金錢板的藝術特征與文化特性》.四川音樂學院,2011。
參考文獻:
[1]四川省曲藝家協會.鄒忠新金錢板演唱作品精選[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2008.
[2]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四川卷[M].北京:中國1SBN中心,2010.
[3]鄒忠新.金錢板表演與寫作[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5.
[4]馮光鈺.對曲藝中說與唱創作規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討[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1):9-17.
[5]翟興元.四川曲藝劇的興盛發展[J].曲藝,2015(5):50-51.
[6]洪霞,籍小彤.四川曲藝的創新元素及其作用探析——以金錢板音樂劇《車耀先》和大型情景曲藝《蜀韻鄉情》為例[J].四川戲劇,2015(4):127-130.
[7]鐘婷婷.論鄒忠新的金錢板表演藝術[J].音樂大觀,2012(4):136-137.
[8]鐘婷婷.論四川金錢板的藝術特征與文化特性[D].四川音樂學院,2011.
[9]華明玲.四川曲藝縱橫談[J].四川戲劇,2008(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