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旋 趙芬
摘 要:隨著政府對中醫的日漸重視和扶持,中醫制劑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相應醫院對制劑的財務管理也需要同步跟進。本文對中醫制劑生產特點進行分析,闡述醫院制劑財務管理中成本核算、價格制定等環節處理方法,并提出了完善醫院制劑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中醫制劑;財務管理
中醫制劑是醫院院內專家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臨床療效較好的固定處方自制成藥,是體現每家醫院自身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政府對中醫的日漸重視和扶持,中醫制劑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醫院對于制劑的財務管理也需要同步跟進,這主要包括相應配套的成本、價格、收支、物資核算與管理財務管理支撐。本文擬在對中醫制劑生產特點分析的基礎上,闡述醫院制劑財務管理實踐中的成本核算、價格制定等環節處理方法。
一、中醫制劑在生產過程中的特點
1.因難以規模化生產,投入大,產出小
醫院制劑只限于在所在醫療機構生產和使用,與市面上流通的藥品相比,使用范圍和需求量小;同時,作為社會供應不足或無法供應品種的補充,每個制劑品種都有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及步驟、長短各異的生產周期。因此,與藥廠的流水線生產形成明顯反差,醫院制劑生產投入大、批產量少,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導致固定成本無法有效分攤,生產成本遠高于藥廠市場流通藥。高投入、低產出是醫院制劑的顯著特征之一。
2.制劑總成本逐年上升,居高不下
隨著原材料價格增長、質量標準提高,中醫制劑的總成本逐年上升。
(1)中藥材原材料價格增長。中藥材源自農作物,易受天氣、環境、種植、運輸成本增長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大。據某中藥網統計信息顯示,近年來部分中藥原材料價格迅猛上升呈常態。其中,以三七、吳茱萸、白術為代表的部分中藥材,2016年以來年均漲幅甚至高達100%~200%。而這些原材料是制劑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材價格增長迅猛,導致中醫制劑成本逐年上升。
(2)質量標準提高,醫院制劑輔助成本相應增加。隨著《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等管理文件的頒布,國家對醫院制劑生產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達到藥廠的GMP標準。如在檢測方面,不同于以往僅要求測定制劑的性狀、單方化學制劑的含量、檢查注射液的微生物、熱原等,現在還要求對化學藥品含量進行測定和鑒別。制劑質量標準的提高,相應檢測成本增加,無形中增加了制劑的批次成本。
此外,制劑包裝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醫院制劑包裝一般都比較簡單, 僅僅是在制劑外殼貼個標簽即可, 而現在則不僅需要附上說明書,還必須有獨立包裝盒。僅此一項,中醫制劑消耗的人力及附加輔助包裝成本大幅增長。
二、制劑財務管理思路與原則
1.權責發生制
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更能真實反映核算單位的經營狀況。制劑室,作為醫院的獨立核算部門,隨著制劑固定成本的投入增大,制劑成本的核算唯有基于權責發生制,才能使成本更符合實際。
2.成本效益原則
制劑的生產過程與工業企業類似,但在現時條件下,如把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財務管理的整套方法搬過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財、物消耗,所以在實際財務管理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從成本效益原則出發,采取最合適的方法取得相匹配的效益。
三、成本核算維度的選擇及控制方法
基于制劑在生產過程中的特點,以及在尚無專業信息核算軟件的現況下,從管理的成本效益考慮,對制劑成本核算維度及控制方法進行有效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1.分類管理及二級核算
作為醫院服務產品的組成部分,中醫制劑核算既要符合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又要盡可能有效實施成本效益管理。僅僅依靠會計科目的核算,無法實現對制劑業務的有效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在財務和制劑部門設兩級會計,對制劑的收入、支出及結余狀況進行分類兩級核算就顯得十分必要。
所謂一級核算是醫院財務對制劑部門成本費用的核算,醫院把制劑部門作為利潤中心,對制劑部門消耗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及制造費用進行歸集,對制劑部門的收入、支出及結余狀況進行核算。在一級核算基礎上,醫院在制劑部門設成本專管員二級核算,主要對每類品種的制劑部門可控變動成本進行核算。對于無法直接歸集的生產制劑所占用的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水電費、管理費用或其他間接費用,則由財務進行統一歸集,再根據選定的方法進行分攤,計入各相關制劑品種成本。這樣,既實現對制劑成本中占比最大比例的原材料成本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監控,也具有可操作性。
2.利用激勵機制加強成本控制
按成本習性,制劑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中變動成本中又可細分為部門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如制劑部門的物料耗用等。在實際管理中,一方面,財務部門在一級核算層級定期對制劑部門的收支結余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作為評價制劑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與制劑部門人員進行溝通;另一方面通過績效激勵的方式,將制劑變動成本納入部門績效,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通過實行部門績效考核,貫徹“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把前述制劑部門的可控成本與制劑部門績效掛鉤,通過機制設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積壓,減少醫院的資金投入,形成全員為降低成本共同努力的良性格局。
四、制劑價格的制定
1.第一個階段:政府定價
以廣東省為例,在2015年8月前“廣東省醫療機構的制劑價格由省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和調整,且不得超過國家和省公布的同類規格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原則上應低于市場上可替代的同類藥品的價格”,醫院制劑零售價格實行政府定價,以保本微利原則,醫院制劑定價以生產成本為基礎,規定成本利潤率不得超過5%。其中,制劑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輔助材料成本、周轉材料、其他費用等四大類,原材料、輔助材料按定額給予一定損耗率計算。
這種政府定價模式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未考慮制劑產品中包含的知識產權及科研成本,僅對加工階段在成本基礎上加價5%,對于低價品種來說利潤空間極其有限,未能真實體現成本彌補并實現合理利潤;二是管理成本未包含在定價之內,在成本核算定價時,存在未將人力、管理、設備成本等計算在內的現象;三是因要價格部門核定,受人員限制等因素影響,價格調整漫長無期,無法實現隨中藥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制劑產品進行價格調整。在中藥飲片原材料價格飛漲的時候,無法及時將制劑價格隨中藥飲片價格上升而進行調整,導致部分制劑產品出現價格倒掛虧損現象,從而造成了停產,導致醫院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中逐漸失去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2.第二個階段:自主定價
2015年8月,隨著廣東省新定價目錄的頒布,政府放開了絕大部分藥品價格,標志著制劑價格的制定進入實行市場調節價階段。醫療機構可根據制劑成本、制劑價值、市場情況自行制定價格。
為了保證制劑價格的平穩過渡及患者可接受性,公立醫院在制定制劑市場調節價格過程中,大多繼續堅持彌補合理生產成本支出并獲得合理利潤原則制定價格,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1)沿用原成本定價模式,雖然文件已廢止,但里面的制劑價格計算公式曾經多年驗證,有其合理性。
(2)合理設定成本利潤率,考慮制劑融合了自身的知識產權及醫院的商譽,同時醫院需要為制劑的持續創新提供科研經費及激勵,醫院適當提高成本利潤率,但仍堅持不高于主要大型藥商的成本利潤率。
(3)定期對制劑成本跟蹤測算和調整。如制劑按批次實時作價, 不利于價格的相對穩定,但同時也考慮占制劑成本比重較大的中藥材原材料價格變動較快,因此,可考慮每年或每半年定期跟蹤測算制劑價格,并予以調整。
五、完善醫院制劑管理建議
1.應用信息技術,走現代化制劑道路
基于前述制劑生產特點,如沒有信息系統的幫助,單靠一兩個統計和財務人員手工操作,制劑成本核算盲目追求理論上的按品種的產品成本等完全成本核算方式,不但核算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產生偏差誤導決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醫院制劑的生產和核算信息化必將成為改善制劑管理的有力手段。一方面,制劑部門配備專門的制劑庫存管理軟件,實現對制劑物資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系統軟件逐一計算每種藥品的材料及費用,從而實現單個制劑成品的成本核算。
2.建立生產成本預測跟蹤體系,為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在目前制劑是可以自主定價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患者利益、醫院利益的相統一,制劑的定價仍必須在成本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建立制劑成本的預測體系,對制劑生產、定價隨時提出預警,為制劑精細化管理及決策提供依據,是制劑財務管理的重要方向。
3.制定完善的績效激勵機制,鼓勵在專科建設中加強中醫制劑的研發及應用
中醫制劑能力建設是中醫院專科建設的重要方面,醫院從戰略角度,加強對制劑的研發、保護、推廣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在專科建設中,醫院要主動尋求發展方向和突破點,制定有效的績效激勵機制,鼓勵臨床研究總結臨床療效好的治療方法,對于醫藥市場供應缺失品種,有針對性的研發系列療效好的病種處方,加強中醫制劑的深入挖掘和保護,從而增強專科核心競爭力;加強中醫制劑的人才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和氛圍,充分調動臨床醫生、藥學研究人員等開發制劑新品種的積極性,鼓勵運用新劑型、新技術促進中藥特色療法的開展。
作為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為醫院制劑發展戰略規劃提供有效分析及資金保障,在進行醫院預算編制時,提供制劑的研發投入、并對制劑的研發及使用制訂完善的激勵措施和考核機制。
參考文獻
1.廣東省物價局. 廣東省物價局關于醫療機構制劑價格的管理辦法.粵價〔2010〕295號.
2.財政部. 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 財會〔2017〕25號.
3.財政部. 關于印發《醫院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10〕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