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
[摘 要] 高校學生網購量的增加,在推動校園快遞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所引發的服務矛盾也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未考慮學生作息時間的特殊性,二是校園快遞服務未持續改進。因此,通過基于實踐實訓的校園快遞取派服務環創設計,既可以開展快遞專項技能訓練,又可以向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活動環境,不僅可以解決校園快遞服務問題,還可以發揮物流類專業特色,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
[關 鍵 詞] 實踐實訓;校園快遞;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210-02
一、方案設計背景
通過對省內外97所高職院校的校園快遞現狀調研,發現影響校園快遞服務效果的主要問題包括四個方面,即快遞服務站缺乏、自助服務設備不足、快遞取派活動缺乏監管以及取派時間不確定。經探析,開展基于集裝箱功能改造的創新型校園快遞環創設計,有利于解決校園快遞服務問題,還有利于構建校園快遞活動空間和校園快遞服務體系,實現師生廣泛參與和服務水平的持續改進。
二、方案設計思路
(一)與專業掛鉤
快遞作為物流業的重要領域,是物流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或實習的重要方向,站在專業角度審視和解決校園快遞取派服務問題,提升校園快遞整體服務水平,是物流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因此,在分析了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面向后,進行了集裝箱功能改造和環創設計,不僅可以為校企合作創造條件,還可以為校內實踐教學提供活動場地,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專業優勢充分發揮。
(二)與企業合作
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吸納各企業進校快件以便開展集中派送,解決取派時間不確定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企業標準化、規范化培訓,實現企業文化和服務理念在校園的傳遞和延伸。在合作過程中,由學生負責快件接收、管理和派送,由指導教師負責過程監督和學生管理,由企業負責業務考評并根據業務量給予學生一定報酬。通過校企全程參與,讓學生從事真實的職業活動,從中領會職業精神,樹立服務意識,踐行服務標準。
(三)與環境融合
在進行集裝箱功能改造和校園快遞環創設計時,一方面,箱體內外裝潢強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在功能設備選擇上強調與行業企業通用設備一致,并合理搭配色調;另一方面,由集裝箱搭建起來的校園快遞活動空間,強調與校園建筑和綠化相融合,讓其成為校園環境的構成要素。
三、活動空間設計
根據校園快遞取派業務量,學校可購置多個20英尺集裝箱,進行箱體內部功能設計和結構改造,在適合場所搭建集裝箱快遞取派服務空間,構建一個由校企扶持、師生廣泛參與的校園快遞服務模式。
(一)集裝箱內部平面設計
上圖為20英尺集裝箱內部平面設計圖,內部總面積約13.87平方米。在設計時,遵循結構布局合理化、活動功能多樣化和空間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內置三組層板貨架、一張多功能辦公桌、三把折疊椅、一張包裝加工臺,集裝箱入口設置消防器材存放區。貨架區一次性可容納約500個快件,箱體空間能同時滿足四個學生實踐實訓,空間環境舒適規范,物資存放安全。
(二)集裝箱內部裝潢設計
上圖為20英尺集裝箱內部空間裝潢效果圖,三面開推拉窗,一面開門,窗戶距箱底0.9米。其中側面窗戶寬1.2米、高0.8米;端面窗戶寬1米、高0.8米。內置層板貨架立柱為藍色,橫梁和層板為橘紅色;貨架長2米、深0.6米、高2米。內置辦公桌長1.2米、寬0.6米、高0.9米;桌面以下設置儲物柜,存放辦公用具及相關文件資料。加工臺長1.5米、寬0.6米、高0.9米,與箱門間距約0.8米;加工臺下方設置垃圾桶,便于向取件客戶提供廢舊包裝處理服務。消防區域放置滅火器2個,區域上方設置掛鉤和作業標準。箱體內部配備空調,頂端安裝日光燈,無線網絡全覆蓋。
(三)集裝箱快遞服務空間設計
上圖為集裝箱快遞取派服務空間效果圖,根據各公司進校快遞業務量大小進行箱體分配。通過集裝箱外觀設計,展示各快遞公司文化特點,學生從箱體外觀即可辨識快件領取點。快遞取派服務空間的搭建,一方面可實現企業文化進校園,優化校園快遞環境,規范快遞取派活動秩序,提升快遞服務水平,保障師生權益;另一方面,可提供實踐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四)快遞空間信息系統開發
開發校園快遞信息系統,一方面方便快遞站工作人員借助手持終端進行快件掃碼完成信息采集,另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發布快件取派信息,與客戶進行在線互動交流。取件學生首次通過掃碼注冊后,便可隨時進入平臺進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