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娟
[摘 要] 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化,整個社會正在迎來一種新的轉變,嶄新的交流模式以及多樣的傳播手段不斷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在網絡中發展出的自媒體成為新一代的宣傳力量,傳統高校團學工作也應該結合自媒體時代的特點進行。對自媒體時代高校團學工作的實踐性進行分析,探索出能夠應對自媒體大環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 鍵 詞] 自媒體時代;高校團學;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232-01
網絡科技充分應用的現代社會,傳統媒體正在逐漸被新媒體和自媒體所代替。自媒體近幾年來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媒體趨勢,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終端功能不斷強大,人們對手機的依賴也越來越重,伴隨著手機終端誕生的各類APP平臺也就成為傳播的新平臺。人們可以在微博、微信、QQ空間等平臺上無時間、無空間限制地瀏覽信息,這也就給自媒體帶來了很好的發展空間。自媒體在年輕人中接納度高,對新一代年輕人的影響較大,所以應該運用好自媒體進行高校團學工作的開展。
一、自媒體所具有的特點分析
(一)傳播面廣
自媒體上傳播的信息不一定是經過收集整理和系統分析得來的,其內容更加廣泛,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有很多是個人的觀點和意見。在傳播上,因為發布者和接收者都存在高度的自由性,所以涉及的內容十分繁雜,所談論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二)感染性強
由于自媒體往往是來自于民眾之間的聲音,所以一旦發聲得到認可就很容易引起共鳴。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每個人都有權利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影響別人。正是自媒體擁有良好的群眾性,所以它具有高度的感染力,能夠迅速帶出節奏。
(三)傳播迅速
自媒體的傳播基礎是網絡,網絡所具有的高速性和便捷性都是自媒體的優勢所在。自媒體能夠做到即時發布、即時傳播,無任何拖沓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充分實現了高速傳播。
(四)內容多樣
因為自媒體的發布者不受限制,發布的內容往往也沒有經過正規的審核,所以所傳播的內容呈現出多樣性。但與此同時也降低了內容的可信度,期間也有可能夾雜著不實信息,所以需要接收者能夠從中進行辨別,以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
二、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團學工作的機遇
(一)更加民主自由的師生關系
在舊時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生硬,固定在傳教者和受教者的固定位置上。但是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老師也能夠成為傳播者,為學生帶來思想和信息的傳播,學生能夠更近地與老師進行互動。通過自媒體形式來進行受教,加強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更加民主的溝通交流,讓團學工作能夠跳脫原有的枷鎖,變得更具有親和力,也能帶來更好的引導。
(二)豐富了團學工作的形式
自媒體的傳播模式能夠破解舊時期團學工作過于古板嚴謹的氛圍,能夠將單一的工作模式進行改變。通過自媒體的方式,引入更新穎的方式開展工作,比如采用互聯網形式進行團學工作交流,運用更多新的科技手段來開展活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三)推動了團學工作的對外宣傳
團學工作在很多人內心中都是很形式化的,但實際上團學工作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媒體時代下,團學工作可以通過自媒體這個平臺向更多學生展現其中的工作內容。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學校、學生之間的團學工作,對團學工作增加認識的同時更發自內心地支持。同時也能夠將最新的團委工作信息傳達到學生中去,讓更多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了解團學工作。
三、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團學工作的實踐方向
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媒體來開展團學工作,如何通過自媒體來宣傳團學工作,是如今時代下高校團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在自媒體時代這種信息高度自由的環境下,如何能夠把握時代特點開拓新的工作方式十分關鍵。
(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團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學生,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么整體工作開展將會很順利。要讓更多參與團學工作的學生去思考、去創造,為團學工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將他們的意見進行匯總,再通過自媒體的形式向全體學生進行傳達,就可以給團學工作開拓新的局面,進一步拉近團學工作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團學工作的開展。
(二)建設團學工作自媒體平臺
積極建設團學工作自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的整體動態,輸出主流的價值觀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生活與學習。校方應該抓住自媒體的優勢,建立健全屬于自己的團學工作自媒體品牌,維護好品牌聲譽并在其中傳遞更多有意義的內容,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打造一個讓學生信得過的自媒體,保證內容能夠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而增強影響力,為團學工作的開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團學工作來源于學生也將服務于學生,所以與時代接軌是一種趨勢,在自媒體時代到來的今天,團學工作者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和實踐,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并更好地運用自媒體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宏.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學術論壇,2013(5).
[2]王宏,劉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07.
[3]李苑靜.高校微博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人民論壇,20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