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能沒有農業的強盛、農村的興旺和農民的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迎來了“三農”發展的大好機遇,黨中央適時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的發展描繪出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藍圖。政府采購,不僅是一種調節經濟的手段,更是一種實施政策的工具,因此,應整合政府采購的資源,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政府采購;鄉村振興戰略
一、利用政府采購基本功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
政府采購的基本功能是指政府采購的本質、固有和與生俱來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節支和反腐。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有大量的財政資金的投入,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優勢,將財政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投入資金依法納入政府采購法調整的范疇,既規范、又節省地用好納稅人的錢。
1.通過政府采購,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和整體文化水平
思想是先導,道德是核心,文化是載體。沒有先進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文化就沒有富裕、美麗的農村,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鄉村振興。因此,治貧先治愚是不無道理的。
一是要通過采購教育服務,引領農民核心價值觀的提升。農民核心價值觀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教育和培養。通過政府采購購買具有教育功能的電影、戲曲、展覽、講座等,在農村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與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不斷提升農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二是通過采購文化服務,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農村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另一方面,農村的文化陣地需要文明的文化去占領。要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讓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光大,同時,通過購買讓農民宜接受的文化形式,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先進和文明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三是要通過政府采購技術服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鄉村的振興,內因和長效機制很重要,也就是人才十分關鍵。要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讓職業學校、專業技術協會、科研機構對農民進行培訓,通過各種接地氣的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破解農村人才和農業技術瓶頸。
2.加強政府采購管理,規范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分散于各村各組,雖然資金規模不大,可能單個項目都沒有達到各地的集中采購目錄和限額標準,但相對于一個自然村或村民小組而言,必定是一項民心工程,切不可忽視。
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分為兩大塊,即生活和生產。目前,農村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公路、電力、飲水、供氣廣播電視與通訊、教育、醫療、商業服務、垃圾處理、養老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利農田整治、生態修復與保護、天然林保護與還林還草等。無論是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都有專項或配套資金支持與扶持,只要有財政性資金,除貸款資金有特別規定外,都應該嚴格按照或參照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進行采購。通過政府采購方式,一是可利用集中采購所產生的規模效益,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參與競爭,可采購到物美價廉的貨物、工程和服務,從而節約建設資金;二是實行政府采購,采購活動公開透明,便于社會監督,農民易于接受;三是可運用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環保節能產品等優先在農村使用。
3.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支撐農業的發展
在目前我國農業集聚度不高的情形下,分散的農業是無法應對嚴重的天災人禍的,因此,政府應該將涉農的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目錄,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保障和支撐農業的發展。
一是政府通過購買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治服務,建立防控體系。社會越發展、專業分工越細。建設生態綠色、安全農業,就必須有專業化隊伍和科學的方法防治病蟲害。政府通過購買專業化的服務,一方面指導農民科學種養,另一方面幫助農民應對植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大規模的爆發,特別是應對外來生物的入侵。二是政府通過購買農業保險服務,建立保護屏障。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我國從2007年開始試行,國家財政撥出10億元專項補貼資金,通過地方財政資金的配套,對六省區五大類糧食作物保險予以補貼,為農業安全生產提供保障,十年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農業保險領域還有諸多空白,需要創新填補,要通過“擴面、增品、提標”來提高保障水平,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三是政府通過購買良種培育服務,建立良種保障基地。良種培育是糧食安全的基礎。現代良種的培育,不是個體農民所能完成的,這就需要國家的力量來實施,因此,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幫助農民培育良種。目前所采取通過直接發放良種補貼的模式鼓勵農民使用良種的做法需要改革,將良種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我國的專業化的公司培育良種,此模式不僅可以避免種子風險,還可以降低農民購買良種的成本。
二、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是指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為實現特定的目的,將政府采購作為一種主動調控市場的工具而賦予政府采購的一種功能。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是一種派生功能,是政府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揚棄或調整的產物。目前我國法定的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這些都可直接或間接地涵蓋了涉農項目,也就是說關于涉農的政府采購項目,都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采購政策功能來實現其目標。目前,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專門出臺涉農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1.政府采購中對來自生態區的采購對象實行價格優惠
農業功能區定位,是實現“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來自生態區的采購對象相對于非生態區的采購對象,付出更多,他們是在嚴格的環保下進行的生產,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理論來解釋,生態區的產品所花的成本更高。在價格競爭的情形下,他們不占優勢,因此,只有實行價格優惠政策,生態區的供應商才可優先獲得采購合同,才能支持生態區企業的發展。
2.在政府采購中制定具體的錄用農民工的政策
在一段時期內,一些地區的農民還是依靠外出打工來增加收入。因此,有了“農民工”概念,他們離土不離鄉,雖然他們十分辛苦,但他們是我國經濟發展推動的原動力之一,也是我國穩定的因素之一。正因為此,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就有必要給予錄用農民工供應商的優惠政策。在政府采購項目的評審標準中,特別是在采用綜合評分法時,可以規定,錄用一定數量的農民工在其打分項中加一定比例的分值;或在同等條件下,錄用農民工占用比例高的,可優先推薦為成交供應商。
3.對于來自“老少邊窮”地區的政府采購供應商可以提前支付采購資金
“老少邊窮”地區由于歷史和地理等原因,其供應商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處于劣勢,沒有競爭優劣,長此以往,將“分食”不到政府采購的這塊大蛋糕,特別是今后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投資項目,相對地更加拉大了這些地區差距。為此,可以出臺政策,凡是來自“老少邊窮”地區供應商,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可以提出提前支付采購資金的申請,對于守信譽、信用等級高的供應商,采購人不得拒絕,財政部門應給予支持,在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后先支付相應比重的預付款,幫助供應商組織生產,減輕資金壓力。
三、創新政府采購管理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政府采購的管理模式應服務和有助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針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出現的新的經濟形態和新的業態,政府采購的管理模式也要隨之完善與創新。
1.探索森林碳匯的政府采購管理模式
既然碳排放是一種商品,可以進行交易,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特許經營。企業可以買賣,那么政府是否可以參與,對于森林生態功能區的補償,除了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外,還可以采用政府采購的方式進行。
2.在農村小型工程建設中探索“自營工程”的管理方式
“自營工程”是世界銀行規定的一種采購方式。它很適應我國目前農村的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采購管理。世界銀行規定在下列情況下,可以采用自營工程,即無法事先確定所涉及的工程量;工程小而分散,或位于邊遠地區,有資格的工程公司不大可能以合理的價格投標;要求在不給日常運營造成混亂的情況下進行施工;不可避免的工作中斷風險由借款人承擔要比由承包商承擔更合適;需要迅速采取行動的緊急情況;沒有一個供應商對承擔工程感興趣等。而農村的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其資金來源有財政補助,也有村集體資金,還有村民的自有資金,在這種情形下,可以由村民自建。但必須向村民公開政府采購項目的預算、決算等明細。
3.探索將精準扶貧與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有機融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讓農村整體奔小康,所以,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要認真分析農村貧困和農民返貧的原因或因素,凡是農村或農民通過自身努力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解決的,而又是可以列入農村公共服務范疇內事情的,能通過政府購買或政府采購方式進行解決的,就應該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解決。
以工代賑,是目前一些地方農民脫貧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屬于農村公路修建、公共水利的修復、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要將以工代賑作為一個專門條款加入采購文件中和評標標準中。貧困地區的農民,他們既是工程建設者,又是工程“業主”,更能保證工程質量。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要負起責任,監督中標供應商履行承諾,招聘使用身邊的民工,并按標準支付報酬。
4.探索定向采購管理模式,發揮政府采購的引擎作用
通過預算預留將政府采購預算總額中的30%左右的合同直接授予政府認為需要扶持和支持的行業、企業、地區,稱之為政府定向采購,這是國際慣例,其依據也是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目的是發揮被扶持和支持的行業、企業、地區的引擎、示范、酵母作用,通過對該行業或企業的扶持和支持,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農村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需要扶持的地區,農業產業是需要支持的產業,所以,可能探索將部分政府采購合同直接授予需要扶持和支持的地區與產業,促進他們快速成長,起到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