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艷霞
摘 要:教育對收入的影響一直倍受人們關注。作為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受教育者通過教育來提升自身的人力資本,從而提升自己的收入。本文采用明瑟收入模型,對2016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不同學歷下收入的橫截面數據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教育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具有顯著影響;二、教育收益率呈現遞減現象,但教育對收入的影響仍然占主體地位;三、男性與女性的受教育機會均等但男性的工資卻高于女性且男性的教育收益率整體高于女性。研究結果為教育對收入的影響提供了經驗證據。
關鍵詞:教育收益率;收入差距;受教育年限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不斷深化。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興旺發(fā)達的重要基石。據歷年統計來看,發(fā)達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的投資力度普遍大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對教育的巨大投入不僅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高素質的勞動力,而且提高了國民素質,是西方社會民主制度得以較好運行的重要基礎。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對教育的重視也達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在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時,我國的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占GDP總量的4%。為此我們不僅要關注,在我國投入了如此大的資源來支持教育,教育帶給我們的回報又有多少呢?
對于教育的回報率問題,古今中外的許多經濟學家都做出了許多研究。古典經濟學家曾以邊際要素遞減規(guī)律推出教育的投資回報率亦呈現出下降趨勢。比如,Schultz通過考察教育與收入分配的關系得出隨著教育等級的不斷升高教育的收益率在不斷降低。Psachropoulos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計算得出低收入國家的教育回報率是高于高收入國家的。
此外,亦有一些學者持有相反的看法。例如,李實與丁賽通過分析中國數年間教育投資成本與收益的相關數據,得出隨著受教育年限的不斷增加,其教育投資回報率也是上升的。此外,張車偉的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認為教育的投資與回報會出現一種讓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現象,這將加劇收入的不平等。
筆者認為這些學者們之所以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很大原因在于他們使用的數據和采用的分析的方法不同導致。本文將在已有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數據來對教育投入與收入分配進行實證分析驗證,并對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
二、數據描述和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的數據來源是由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樊明教授帶領數十名本科生在2016年奔赴全國各個省份所做的調查問卷,調查主要采用了隨機訪問路人的形式,涉及五類群體:大專及以上學歷城鎮(zhèn)居民、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城鎮(zhèn)居民、農民、農民工和企業(yè)界人士。本文僅選取其中針對城鎮(zhèn)居民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經過篩選共獲得有效樣本9370份,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6202份,占有效樣本的66.2%;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占3168份,占有效樣本的33.8%。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上述數據分析教育對個人收入的影響時是以絕對收入和相對收入兩個標準的比較進行的,進一步列出相關明瑟收入函數。
1nY = S+ X + X2
其中Y表示收入,S表示受教育年限,X表示工齡, 表示截距, 表示受教育年數的參數, 、 分別表示工齡及其平方項的回歸參數。式中 即本文所要求的教育收益率,也稱為明瑟收益率,表示工作者每多受教育一年工資增加的百分比。
樣本中人均年收入為70651.2元,其中低學歷即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收入為56628.7元,而高學歷即大專及以上學歷城鎮(zhèn)居民年均收入為77814.0元,高學歷者的收入明顯高于低學歷者,約為37.4%。這說明教育對于收入是有顯著影響的。此外,樣本中的數據呈現出橄欖球狀的分布,即樣本中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等級為高中,而擁有小學、初中、大專及大學教育等級的樣本數相對較少。同時樣本數據也表明,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15年,大致相當于高中水平。
三、研究結果
1.中國城鎮(zhèn)居民教育收益率整體分析
筆者率先整理了2016年間所獲得的有關調查數據,并代入上文中的明瑟收入函數模型計算得出全國平均的,大專及以上學歷城鎮(zhèn)居民以及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城鎮(zhèn)居民三者分別的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回報率。獲得結果見表1。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收益率約為63.1%,由此說明我國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將帶來63.1%的收入提高。其次,還可以看出我國大專及以上學歷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回報率為66.6%,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回報率約為80.3%,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回報率遠高于大專及以上學歷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回報率。由此可以證明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其要素邊際報酬遞減,高收入者的教育回報率低于低收入者,所以可以說明增加教育的投資可以幫助緩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并縮小收入差距。
另外,全部樣本的回歸方程中代表工齡的系數 為0.25,小于 ,說明工作經驗對收入的影響是遠遠小于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的。進一步思考也可以得出盡管高學歷者剛入職的收入可能低于那些工作經驗豐富但學歷低的員工,但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高學歷者的收入將會迅速超過一些低學歷的老員工。
2.不同性別下教育對收入影響
此外在本次調查中,又對不同性別下的教育回報率進行了研究,發(fā)現教育對收入的影響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樣本數據表明,我國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17年,男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女性低0.03年,為14.14年。但是在人均年收入上,女性的人均年收入為55056元,而男性的人均年收入為78740.4元,反而高于女性43%。由此說明在我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大規(guī)模擴張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機會與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性別上教育機會的平等。但是,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卻并沒有受到平等的待遇,性別導致的收入差距一直顯著存在。表2是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不同性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與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教育回報率。
表2 中國城鎮(zhèn)居民不同性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與高中、中專
及以下學歷的教育回報率
根據上表的結果可以清晰地表明,在我國城鎮(zhèn)居民中男性總體樣本的教育回報率為73.3%,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樣本的明瑟收益率為70.2%,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城鎮(zhèn)居民樣本的教育回報率為79.0%;而在女性城鎮(zhèn)居民中,總體的教育回報率為70.0%,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樣本和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樣本的教育回報率分別為67.7%和83.0%。從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教育回報率都普遍明顯高于大專及以上學歷。這進一步論證了上文所說的教育的邊際要素報酬遞減,高收入者的教育回報率低于低收入者。二是男性整體的教育回報率高于女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并沒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三是男性大專及以上學歷與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城鎮(zhèn)居民的教育回報率相差約8.7%,而女性這兩類的教育回報率則相差約15.3%,大于男性。另一方面,我們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在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階段的樣本中,女性的教育回報率(83.0%)是遠高于男性的,但是到了大專及以上學歷階段時,男性的教育回報率卻反而超過了女性。這也說明了從總體來說我國城鎮(zhèn)居民男性的教育回報率比之女性更加穩(wěn)定。同時,在同等學歷下,低學歷的女性獲得的教育回報高于男性,高學歷的女性所獲得的教育回報低于男性。
3.假設檢驗
在上述的數據分析中,本文均采用p值進行顯著性檢驗,得出各個數據結果的p值均小于0.01,說明結果非常顯著,結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四、結論與不足
本文利用基于明瑟收入模型的OLS回歸方程對我國不同學歷下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測算了教育對收入的影響程度。得出的結論主要有。
(1)教育對我國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影響,政府與人民都需要高度重視。
(2)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遵循邊際要素報酬遞減的規(guī)律,受教育年限越高,教育回報率越低。
(3)雖然教育的邊際收益存在遞減現象,但教育對收入的影響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其影響遠遠高于工作經驗對收入的影響。
(4)當前我國男性與女性擁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但是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卻遭受到性別歧視,其工薪收入明顯低于男性。
上述結論引出了對中國當前其他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比如中國的教育結構問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問題,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性別歧視問題等等。我國目前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此類問題對于我國的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是面板數據,較有連續(xù)性,但是只能測算出該時期內教育對收入的影響,卻并不能測量在長期內教育收益率的變化,存在一定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寧喬楓.高等教育階段明瑟收益率實證研究.浙江財經大學,2017.
2.李瑩.教育對中國居民收入的影響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13.
3.馮云.中國教育不平等對居民收入差距影響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14.
4.柴晨曦.我國城鎮(zhèn)居民收入影響因素分析.西南財經大學,2014.
5.李瑩.教育對中國居民收入的影響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13.(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