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李軍
摘 要:本文從高校內部控制管理的思考,尋找關鍵控制點及審計辦法,全面解剖了高校內部控制,對搞好新常態下高校內部控制審計實務具有指導性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內部控制;審計實務
一、對搞好高校內部控制的思考
首先,建立聯席會協同機制,增強處室間的監督合力。充分發揮各部門在審計中不同視角和關注點的優勢,目的是完善審計范圍,提高審計評價的準確性。
其次,進行經濟決策的立體、多元化的重點審計。由于慣性思維,導致集體決策受領導個人意志左右。我們應關注權力尋租、權力干涉、權力套現等風險;關注決策行為從開始、過程到結束的全過程的審計,各種顯性和隱性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環環相扣的決策。為規避風險,在經濟決策事項開始前,對被審計單位的政策保障和制度供給進行事前審計,政策和制度是保證決策在框架約束范圍內的基礎,是防止用公權謀私利的重要保障。
最后,高校管理架構考慮的一般因素如下。第一,內控考核關鍵控制點。具體說來就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升內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做好日常監督評價,實現常態化監管。對于單位層面,需要關注:內部控制建設啟動情況;單位主要負責人承擔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責任情況;對權力運行的制約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完備情況;不相容崗位與職責分離控制情況;內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統功能覆蓋情況。第二,業務流程梳理。共梳理出一級流程9個,二級流程26個,三級流程139個,涵蓋學校決策管理、預算業務、收支業務、采購控制、建設項目管理、資產控制、合同管理、科研管理和內部監督等九類業務方面的內容。內部控制建設制度體系框架得到全面搭建。
二、高校關鍵內部控制控審計實務對策
1.高校預算管理
(1)學校是否建立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文件,并核實文件內容是否符合新《預算法》的要求。
(2)預算方案是否履行了“三重一大”決策程序,查閱學校決策有關制度文件,是否將預算方案作為“三重一大”事項。預算方案的制定是否履行了集體研究決策的程序,決策中是否存在個人意志凌駕于集體決定的情況。
(3)預算調整是否履行了報批手續。其審計方法主要包括:其一,獲取指標執行情況表及國庫回單,逐項核對學校實際開支情況,檢查指標性質是否對應,包括經濟功能分類是否對應、非政府采購指標是否用于應屬政府采購的事項等。其二,查閱校長辦公會、校代會等會議紀要或相關記錄文件。凡屬項目經費的,應同時與項目文本、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資金下達文件中規定的開支范圍核對。重點檢查是否超范圍使用項目經費。
2.財務收支情況
學校院系或非獨立核算單位是否存在獨立開設的賬戶,并由院系直接開支;學校是否存在收入未入賬的問題;學校賬目中是否存在異常的大額或多筆資金流動情況;是否建立完善了各項支出管理制度。
其審計方法主要為:其一,結合收支完整性的檢查,追溯未納入預算資金的去向;其二,獲取單位財務管理辦法及賬戶明細表,逐戶核實賬戶用途;其三,通過問卷調查等其他方式獲取線索;其四,獲取學校各項支出管理制度,檢查是否與現行制度相一致,已不適用的制度需向學校指出建議其修改。
3.學費、住宿費等非稅收入是否足額上繳國庫
獲取學校學費住宿費收款科目余額表及相關憑證,批量代扣的還可獲取銀行回單;獲取學校非稅收入繳款憑證;上述兩條的差異部分即為未上繳金額,分析差異形成原因。需特別注意,學校是否存在收到的學費未入賬的情況。
4.是否存在擅自設立項目、違規支出問題
(1)是否違規發放過節費、購物卡及物資。根據省總工會和各地工會部門的文件,明確各單位可發放的福利費總額度,獲取單位福利費支出明細并核實是否存在超額度發放的情況;工資代發戶銀行流水和國庫集中支付中人員經費明細,檢查有無通過其他科目核算的發放過節費、購買購物卡等情況。
(2)改革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是否超標。高校均已進行了績效工資改革,應不存在獎金科目核算的人員支出;高校也不得自立名目,發放獎金。目前我省改革性補貼為交通補貼、物業補貼、住房補貼三項,都有明確的發放標準。具體可以:獲取經人社部門蓋章單位績效工資核準表以及單位人員崗位級別情況表;獲取單位全年工資發放單,核對全年績效工資總額是否超過人社部門核定的標準,核實單位基本工資是否與人員崗位級別情況一致;所有工資項目和標準必須與人社部門文件相一致。
(3)專項資金是否專款專用,有無擠占、挪用等問題。根據省財政規定,年初預算的專項資金都應有項目文本,中央下達的資金都應有資金文件,執行中追加的資金應按其經濟功能科目安排使用。審計過程可以獲取年初預算文本、中央資金下達文件、國庫指標明細表;核對學校開支的范圍和金額是否與其一致。
(4)“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是否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其一,公務接待費用:是否存在超規格、超標準、超范圍接待和贈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及土特產品問題;是否存在公務接待費超預算問題;報銷是否符合規范;是否建立公務接待審批制度。
其二,公務接待四件套:對方單位公函或本單位邀請函;本單位接待審批文件;接待票據;接待清單(包括人員及菜品)。不齊備或有瑕疵的需要作為問題記錄。
其三,會議費:是否存在通過虛報、冒領手段騙取會議費問題;是否存在虛報人數、天數報銷會議費問題;是否存在違規擴大開支、擅自提高標準問題;是否存在在非定點飯店或嚴禁召開會議的風景名勝區召開會議問題;是否存在借舉辦會議之機發放紀念品、違規安排宴請問題。
其四,培訓費:是否存在超范圍、超標準列支培訓費問題;是否存在虛報和未按規定程序報銷培訓費問題;是否存在向參訓人員亂收費問題;是否建立培訓審批制度;是否存在培訓費中列支公務接待費、會議費等與培訓無關的費用問題。
此科目應只列支本單位組織的培訓,如參加外單位的培訓產生的住宿及交通費用,應按規定計入差旅費科目。
(5)公務卡管理是否規范,有無套現問題。據公務卡管理辦法,使用公務卡報銷時需同時出具商戶機打發票和銀聯小票。使用公務卡套現主要是通過商戶虛開發票的形式體現,通過關注大額或多筆,且票面所載事項為辦公費、禮品或其他低值易耗品的,詢問單位相關情況或聯系商戶予以核實。
(6)獎助學金是否發放及時。獲取高校獎助學金資金下達及學校有關文件;核實學校是否在資金到位后1個月內將全部發放到學生銀行卡中;查閱學校獎學金評審過程的相關記錄,是否按文件要求進行評審,是否在校內公示,隨機抽查部分受資助學生,了解獎學金是否發放到位。
(7)科研經費支出是否嚴格國家有關規定。學校科研分為橫向及縱向科研,檢查時首先詢問學校科研經費的類型,并分別檢查。縱向科研經費一般在經費下達時已有經費預算,重點關注經費是否按預算開支;橫向科研經費較為復雜,部分與委托單位簽訂了協議,有協議的依協議規定支出,沒有協議的,重點關注其經費開支情況:一是勞務費或人員經費的開支比例;二是是否存在虛列開支套取科研經費的情況;三是外協費的比例是否大于90%;四是學校是否提出了科研管理費,其計提比例和具體開支情況。
5.政府采購管理情況
(1)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是否完整。政府采購預算在預算文本中有專門的表格,按照“不編不采”的原則,沒有政府采購預算即不能進行采購;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所有指標上都有政府采購標識,凡是沒有政府采購標識的資金,都不應用于政府采購事項;逐一核實學校是否使用非政府采購指標購買了貨物、建設了工程、采購了服務。如有此情況,即屬于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完整。
(2)是否規范履行了政府采購程序。獲取計劃確認函和學校政府采購記錄,核實采購方式是否一致;獲取合同備案表、合同和學校實際驗收情況,核實驗收情況與合同是否一致;財政部《關于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政府采購公開的范圍及方式,應關注學校的采購信息是否按要求進行了公開。
(3)是否建立了政府采購臺賬。獲取學校政府采購管理辦法,檢查學校是否建立了政府采購臺賬,核實臺賬與政府采購系統中的采購信息統計表內容是否相符。
6.基建項目管理情況
(1)是否履行了“三重一大”決策程序。
(2)是否履行了報批手續,是否未批先建。
(3)基建財務是否納入學校統一管理,基建賬是否按照規定并入學校事業賬。獲取學校基建賬,與學校實際在建的基建項目情況進行核對,是否存在未入賬基建項目;根據新的高校財務管理辦法,學校基建賬應按規定并入學校事業賬,仍未進行處理的應當要求學校盡快并賬。
(4)是否超概算、超規模。凡屬按正常程序報建的基建工程,發改部門都會在審批時確定概算和建設規模,如有變動,應調整概算和規模。獲取發改部門批復文件,與學校工程項目實際規模進行比對;通過現場觀察(照片)并獲取工程施工許可證、宗地圖、建設規劃圖等方式確定工程實際規模。
(5)是否按時開工、長期不辦理竣工決算或已完成竣工決算但長期不轉入固定資產以及未竣工驗收投入使用問題。獲取工程開工許可證,確定應開工時間,通過財務賬目或監理記錄,確定實際開工時間并進行比對;現場檢查工程現場,檢查監理記錄,了解竣工不轉固定資產的原因。特別注意,因單位沒有財政收支而不轉固的,不應作為解釋原因。
參考文獻
1.毛騰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概念框架構建.中國內部審計,2016(12).
2.財政部會計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講座,2013(9).
3.劉煒.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幾點思考.中國內部審計,2016(5).
4.魏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機制研究.中國內部審計,2015(11).
5.趙磊.經濟責任審計監控權力運行的風險預警機制.中國內部審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