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摘 要: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頒布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使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新時期行政單位開展會計核算工作過程中,必須對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影響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合理的核算方案。本文從實施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重要意義入手,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核算
為了確保行政單位組織開展的會計核算工作能夠與新時期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我國財政部門在全面分析當前發展局勢的基礎上,頒布了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進行了適當調整,力求規范增強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將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為行政單位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提供相應的指導。
一、 實施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重要性
在財政部頒布的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得到了集中管理,并且制定了相應的會計核算規范,不僅能夠促進行政單位權責發生制、財務報表制度的完善,還能為會計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使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對實施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一方面,借助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為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改革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對行政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信息進行完善,并且促進前期形成的會計核算制度改革、行政單位預算工作等改革措施得到落實,為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優化開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借助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實施也能夠推動行政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提升。對于行政單位而言,會計信息質量對財務工作有直接影響,只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才能夠促進財務工作的優化開展。在傳統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由于涉及會計核算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無法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嚴格規范,如沒有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的相關規定,造成行政單位賬面價值虛增。而在應用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后,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嚴格規定,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還重視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力求以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支持行政單位的穩定發展。
二、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影響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從多角度表現出來。
其一,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針對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科目進行了限定,并且具體設定了相應的核算內容,轉變原有制度中對“固定資產”核算內容責任人的規定,將其納入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公共基礎設置方面參與核算,計入“公共基礎設施”科目中。這種調整能更好地對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項目進行劃分,增強核算工作的有序性和核算信息的可靠性。
其二,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庫存材料”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轉變為“政府儲備物資”“存貨”兩個差異性的科目。新增的“政府儲備物資”“存貨”兩個科目與行政單位的基本會計核算要求相吻合并且能夠結合行政單位的實際工作需求進行核算,其中“存貨”科目主要是針對價值較小的物資進行核算,而“政府儲備物資”科目則針對行政單位管理和存儲的重要物資進行核算。
其三,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取消了“暫付款”科目,并且在對科目內容進行嚴格細致的劃分后按照不同的性質將原屬于“暫付款”科目中的內容計入“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兩個科目。具體來說,就是在明確劃分不同性質的基礎上,將原來沒有出售的物資款項計入“應收賬款”,而將采購物資涉及的款項計入“預付賬款”科目。這種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革新,并且增強了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針對性和穩定性,促進會計核算信息質量的逐步提升。如結合某民政局2013年的科目余額匯總情況進行分析,在2013年匯總中暫付款項目的余額為47000元,其中31000元是針對一批救濟物資而形成的預訂款,13000元是應收的臨街門面租金,3000元是職工出差預支差旅費用。在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實施后,就應該對會計核算進行調整,轉變為:
借:應收賬款 13000
預付賬款31000
其他應收款3000
貸:暫付款47000
其四,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科目的核算制度也進行了適當調整,對之前采用的雙核算制度進行了創新,即在沿用雙核算制度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了多種非貨幣性質的雙核算制度以及負債科目的雙核算制度,如主要核算工作中涉及的“應付賬款”、“預付賬款”等等。
其五,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還增設了兩個科目,即“代償凈資產”科目和“資金基金”科目,其中“代償凈資產”科目主要是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將凈資產的抵押資產作為核算對象,并且由于行政單位凈資產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將財政撥款資金和其他資金進行結轉處理后才能夠開始進行會計核算。而“資金基金”科目主要涉及的核算內容是行政單位工作中形成的預付賬款、無形資產等多種類型的非貨幣性資產金額。這一制度的轉變使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內容更加明確,核算的針對性也得到了明顯增強。
其六,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取消了“暫存款”科目,并且對原會計核算進行適當調整,將按照原有制度要求應該計入“暫存款”科目中的內容分別按照內容性質計入其他新增科目中,一般按照內容性質的差別應該選擇計入“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交稅費”以及“應付政府補貼款”“長期應付款”等科目中。
其七,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提出行政單位應該針對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核算,并且將資產和負債納入會計核算體系,進行全面核算。并廢止原會計核算重心在收支預算管理和執行方面的規定,避免在核算工作中忽視未入賬的資產和負債,提高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整體效果。例如假設某民政局在對科目余額匯總情況進行盤點的過程中,發現存在一批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給困難群眾的生活物資并未入賬,并且物資價值基本為400000元,按照規定應該將這筆款項計入“受托代理資產”科目。此外,在總結數據時發現,本地區敬老院本年度也增加了70000元的家具,并且這筆款項同樣沒有入賬,分析款項性質后發現其與固定資產價值標準吻合,因此按照規定應該計入“公共基礎設施”科目。同時,由于這批家具涉及的70000元款項并沒有支付給銷售商,因此在會計核算中還應該補記負債。綜合如下所示:
借:受托代理資產400000
貸:受托代理負債400000
借:公共基礎設施70000
貸:資產基金――公共基礎設施70000
借:代償債凈資產70000
貸:應付賬款70000
其八,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要求行政單位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中增設財政撥款收入和支出表,借助財政撥款收入和支出表集中反映行政單位在完整會計期間涉及的各項與財政撥款收入、支出以及結算存在聯系的各項會計核算情況。
其九,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要求會計核算中凈資產類不再設置“結余”科目,并且產生的凈資產余額應該按照情況轉入到新增加的科目中,即轉入到“財政撥款結轉”科目以及“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也可以轉入到“財政撥款結余”科目中。這樣就能夠對凈資產余額進行更為明確的劃分,增強凈資產余額核算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促進會計核算信息準確性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實施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后,我國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應該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在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范下更好地反映會計信息,為單位各項決策的制定提供相應的指導,提高決策科學性,維護行政單位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斌.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環球市場, 2016(18).
2.廖忠華.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下基建并賬探析.當代會計, 2014(11).
3.劉艷麗.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影響.財會通訊, 2014(22).
4.敖梅林. 新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當代會計, 2015(5)..
5.潘玉虎. 行政單位新會計制度創新變化的幾點探討.中國市場, 2014(30).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