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玲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某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膠囊內鏡項目2017年的運行成本與收益方面的情況。用本量利分析法對該院年膠囊內鏡項目進行評價分析。有助于積極探索膠囊內鏡項目科學有效管理方法,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膠囊內鏡;成本效益;科學管理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檢查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胃鏡和腸鏡等內窺鏡檢查時會讓人引起不適,而膠囊內鏡舒適度較高,近年來許多醫療機構引進了膠囊內鏡,其成本效益的情況引起醫療機構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某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膠囊內鏡項目2017年的運行成本與收益方面的情況,探索膠囊內鏡項目設備科學的管理方法,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應,對購置計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資料
1.資料來源
廣東省廣州市某綜合性三甲醫院財務科、消化內科、內窺鏡室信息統計中心的數據。
2.資料內容
2017年膠囊內鏡技術檢查例數、檢查收入、膠囊內鏡檢查室員工數、年折舊費用、耗材等固定成和可變成本。
二、研究方法
1.成本分析方法
膠囊內鏡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1)固定成本。①設備購置成本的折舊費用:年折舊費=設備總值髡劬贍晗蕖U劬贍晗蓿焊葜謝嗣窆埠凸普亢臀蘭莆貧ǖ摹兌皆翰莆裰貧取罰岷細迷旱氖導是榭觶呀耗夷誥嫡劬贍晗奚瓚ㄎ?年,并且采取平均折舊法進行計算,即6年后設備的殘值為0。②人員支出:由于目前病人較少,膠囊內鏡檢查診斷報告由消化科住院部醫生核發,完成一份報告耗時約為2小時。而消化內科醫生日平均工作時間為8小時,則可將一名消化內科醫生的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一,作為固定成本支出部分。③機會成本:年資金成本,2017年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
(2)可變成本。膠囊內鏡使用的一次性膠囊。成本核算膠囊內鏡成本核算的過程就是將上述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進行歸集和計算,在成本核算中均采用直接成本。膠囊內鏡綜合效益分析方法膠囊內鏡全年收入=收費標準(元/人次)啄曇觳槿舜危喚耗夷誥等曛С?固定資產折舊費+人員支出+年資金成本;膠囊內鏡年收益=(年收入年支出);膠囊內鏡成本效益率=年收益/設備成本?00%;膠囊內鏡年保本服務量=固定成本/(次均收費單位變動成本),反映當年總成本與年收入相等,達到盈虧平衡時的服務量。
2.本量利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方法也稱為CVP分析(Cost-Volime-Profot analyses),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字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的聯系,為會計預測決算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對成本、醫院收入、實際工作量、單位收費水平、均次收費水平、單位變動成本、單位邊際貢獻(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保本工作量(保本工作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投資收益率(年收益率=(收入成本)/設備價值)進行分析和目標預測,從而揭示各相關指標的內在聯系。
3.效益評價等級
效益等級是衡量設備經濟效益的參考指標,以月均收益率來劃分。月均收益率=月均收益/設備總值
標準共分四級:一級,月均收益率在10%(包括10%)以上為優秀;二級,月均收益率在3%~10%(包括3%)之間為良好;三級,月均收益率在0~3%為一般;四級,月均收益率是負值為差。
三、結果
四、討論
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又稱“醫用無線內鏡”。其工作原理是: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借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并拍攝圖像,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膠囊內鏡具有檢查方便、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等優點,擴展了消化道檢查的視野,克服了傳統的插入式內鏡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適用于年老體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表1中,該院現有的膠囊內鏡購入價格為218000元,收費標準為3850元/次,每例檢查的一次性膠囊成本為2920元。如果設備的使用壽命按6年計算,年折舊額為36333元。2017年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則年資金成本為5450元。如上表所示,2017年實際工作量共計60例,未達到保本工作量,投資收益率為負,經濟效益差。
由上可見,2017年該設備運營略有虧損,而設備購置前,該項目科室預估該項目每月的工作量為20―40例。而實際平均月工作量為5例,與預期相差甚遠。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消化內科嚴格控制該項目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從表面上看來,直接原因是該項目收費(3850元每次)較貴,考慮到經濟承受能力,病人普遍對其接受度低。然而,該項目雖不在醫保門診報銷范圍內,但其住院報銷比例為六成。據統計,截至2017年工作總量60例中,門診工作量為25例,住院工作量為35例。從數據看來,住院工作量亦不理想。這與科室嚴格控制該檢查項目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有關。膠囊內鏡的一個缺點是膠囊隨著腸道的蠕動自然排出體外,極少數病例可能無法自然排出而需借助普通內窺鏡技術或外科手術取出膠囊內鏡。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規避風險,消化內科要在其住院病人中提升工作量比較困難。②專業組對該項目的開展保持謹慎態度,膠囊內鏡是對小腸病變排查非常有效的手段,可替代復雜的小腸鏡檢查。但其對胃部檢查卻存在盲區。受檢者吞下膠囊后,它能夠借助消化道蠕動在消化道內運動并動態地拍攝圖像。但它的缺點是運動僅受重力及胃腸自然蠕動影響,不能人為控制膠囊的運動及走向,因此可能錯過重要部位的觀察,也無法對可疑病變重點探查。消化科醫生對其使用存在隱憂。經調查,目前有些醫院在該項目上的人員配備為一醫一技,目的是通過技師指導受檢者變換體位,從而減少檢查盲區,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受檢者的檢查過程中介入體位的指導,盡量減少檢查盲區,以彌補改設備檢查可能造成的不足,消除消化科醫生的憂慮,使其積極使用。③科室開展膠囊內鏡項目的主觀能動性不強,除了前述原因,科室人手不足等原因亦導致科室對該項目重視度不高,宣傳力度不夠,因此人們對該項目知甚少。膠囊內鏡具有無創、安全、潔凈、耐受性好的特點,相信會受到部分高端消費者的青睞。隨著生活飲食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多,心血管科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較多,而長期服用此類非甾體藥病人容易引發消化道疾病,因此,膠囊內鏡檢查可為該部分患者提供診斷手段的一種選擇。另外,該院應籌劃一系列宣傳活動,通過電視、網站、報紙等媒介,在全區推廣,發掘潛在的市場需求,這樣才能發揮該設備應有的社會作用。
參考文獻
1.梁伯進,廖勇彬,羅小燕等.大型設備――CT成本效益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21(18).
2.嚴學術.管理會計中Excel的高級應用――本量利分析.商場現代化,2015(10).
3.付光富.多品種結構下本量利的案例解析.當代會計,2016(2).(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