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衛國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并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等方面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財政監督自然也包括在內。如何在大數據時代積極的轉變財政監督模式就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財政監督;模式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的發展也滲透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等方面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依據麥肯錫全球研究的分析研究結果,大數據指的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2016年12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再次強調要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不斷加快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對大數據產業的關注和重視,也從側面證明了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性。本文將以我國的財政監督為研究對象,在介紹我國財政監督在大數據背景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來分析研究如何更好轉變財政監督模式,希望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財政監督水平的提升,不斷適應變化的時代發展形勢。
一、大數據時代財政監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我國財政監督也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財政大數據的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經濟數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增多,為我國財政大數據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資料。二是大數據可以增加財政監督的透明度。大數據可以幫助更多的用戶及時查閱相關的經濟數據,并可以共享數據,使得財政數據的監督更加的透明和公平。三是大數據可以提升國家財政監督的效率。國家傳統數據管理模式使得數據較為分散,不便于數據的整合和集中管理。而大數據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不斷提升財政數據監督的效率。四是大數據可以提升財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大數據的管理平臺,可以大大提升數據的質量和數量,基于這種數量和質量的數據分析水平和結果會更加的高效和準確,也會大大提升國家財政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從挑戰方面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我國財政大數據的基礎不牢固。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財政相關數據庫內的數據收集還不夠完整,例如法人庫、宏觀經濟庫等等,無法為大數據的運行提供足夠的數據。二是財政大數據的安全保護工作還有待加強。隨著大數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對于大數據的保護需求也越來越高。雖然許多地區的財政部門能夠進行本地備份,但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數據的安全還是很難進行有效的保障。此外,數據設計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方方面面,一旦泄露,就會造成極大的多方面風險,例如法律風險、誠信風險等等。三是財政大數據的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大數據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全國各地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這樣才有利于數據的共享和交流。此外,大數據產權方面的法律條文還不健全,對于今后大數據產權方面的糾紛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四是財政大數據人才的缺乏。大數據時代下的財政人才不但要求具備良好的財政知識,還需要對于法律、計算機等等方面的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要積極關注大數據相關發展的形勢和變化。
二、提升財政監督水平的建議
通過上文的分析和研究,我們了解到大數據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財政監督需要面臨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那如何更好迎合大數據時代,轉變財政監督模式就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為大數據時代財政監督模式的轉變提出幾點意見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財政監督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是要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從關注和查處財政違規事項的“糾錯”型監督向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促進財政管理的“預防”型監督轉變。首先,通過大數據平臺,可以及時發現一些財政的違法違紀行為,對于檢查中發現的財政違法違紀行為不僅要進行責任追究,而且要從源頭上改進和加強財政性資金的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實現財政監督檢查由“糾錯型”向“預防型”和“效益型”轉變。其次,利用財政大數據平臺擴大監督效應,建立長效治理機制。將經濟處罰與行政處分相結合、處理違紀事項和處理責任人相結合;改變只注重“治”而忽視“防”防治脫節問題,建立起以防為主、防治并重、標本兼治的監督預警平臺機制。
二是要實現財政監督檢查從安全性和合規性監督向效益性監督轉變。而效益性財政監督就需要能夠對整個財政信息有全局性的認識和了解。政府財政信息平臺的作用旨在收集、整理、整合、利用和共享所有的經濟數據,這也是大數據共享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財政相關部分可以構建有效的平臺,將涉及到財政、稅務等等數據信息進行整合,甚至于財政預決算等等信息也可以囊括在內,這樣的設計和整理不但有助于提升財政數據的監督效率,還能夠更好地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和潮流。
三是要實現大數據下的財政監督由專項監督檢查向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并重轉變。要把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將財政監督融入財政管理。大數據的價值不在于收集和整理孤立、瑣碎的信息數據,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篩選、分析和判斷,為接下來的相關數據工作打下基礎。此外,大數據還能夠對數據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和趨勢研判。這些都有助于財政監督者更好了解數據的來源以及判斷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此外,大數據時代的日常財政監督工作需要更加重視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因為,在大數據時代,財政監督者將面臨大量的數據信息,如果不能夠對數據進行有效的篩選、挖掘、分析和趨勢研判等等,那么大數據的價值就沒有在日常財政監督中得到有效的體現。只有真正從財政大數據中挖掘出有效信息,為財政監督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參考,才能夠更好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日益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財政監督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會受到大數據的影響。這些影響中有機遇也有挑戰,當然也會涉及到財政監督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更好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就需要不斷轉變財政監督模式。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即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從關注和查處財政違規事項的“糾錯”型監督向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促進財政管理的“預防”型監督轉變;要實現財政監督檢查從安全性和合規性監督向效益性監督轉變以及實現大數據下的財政監督由專項監督檢查向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并重轉變。我們相信,只要能夠積極的轉變財政監督模式來迎合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財政監督水平就一定能夠在大數據時代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錢暉.大數據時代的政府財政綜合管理.軟件和集成電路,2017(8).
2.豐斕,崔健.大數據背景下的財政管理能力問題研究.特區經濟,2015(6).
3.趙術高,李珍.大數據背景下的財政管理與監督流程信息化再造.中國財政,2015(8).
4.熊雁.主動作為迎接大數據時代財政監督新挑戰.財政監督,2016(11).
5.沈昱池.大數據時代我國財政信息共享的思考.地方財政研究,2015(11).(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