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全省信訪矛盾調解現場會在大慶召開,積極探索以信訪為主、多方參與的多元化調解信訪矛盾的大慶工作模式,確保把信訪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層。
一、整合行政資源,構筑“連心線”。一是“一站式”集成受理。成立大慶市群眾工作中心,內設政法、城建、勞動人事民政、農業綜合、文教體衛和公共安全6個戰線調處室。對行政類和涉法涉訴事項分類辦理,形成行政司法無縫對接、受理辦理快速銜接的集成調處方式。二是五層級系統調處。實行窗口直接調、調處室聯合調、協調會議重點調、黨政領導接訪調、黨政會議及信訪聯席會議例會調“五級調處”。采取真包、真接、真抓、真督和逐人見面、逐案梳理、逐案定性、逐案指“路”的“四真四逐”工作法,高效化解疑難積案。三是人性化真情服務。創建文明信訪環境,循環播放相關法規政策,張貼溫馨用語,以優良環境感染人;創建溫馨來訪服務之家,開展心理咨詢,配備“信訪通”、叫號機等設施,提供免費WiFi,以便民設施服務信訪群眾。
二、整合專業資源,構筑“和諧線”。一是四級平臺縱向貫通。構建市、縣、鄉、村調解平臺網絡,市級主攻疑難案件,縣區防控矛盾升級,鄉鎮(街道)化解初始矛盾,村居排查預防。“司法大院”和“法律服務心貼心”微信群,延伸了人民調解工作觸角。二是五方力量橫向互聯。充分調動調解組織、行政單位、司法機關、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各方力量,形成部門聯合、矛盾聯調、應急聯動、問題聯治的工作格局。三是四化標準定紛止爭。樹立法治化思維,嚴格依法調解、依法確認;履行規范化程序,縮短受理時限至5個工作日;發揮專業化優勢,由大學教授及醫療、心理、司法鑒定人員組成咨詢專家庫,專業把脈問診,量身定制最優方案;通過召開聽證會、引導司法確認、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多元方式化解疑難案件。
三、整合律師資源,構筑“公正線”。一是探索辟建新路徑。成立市信訪法律服務中心,開展信訪事項評查、參與復查復核、代理申訴等工作。二是律師介入全方位。遴選42名優秀律師組建政府法律顧問團,參與政府決策法律論證、市級領導接訪、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和疑難案件處理,介入信訪工作“事前一事中—事后”全過程。三是“三性”功能顯實效。發揮專業性、公正性、約束性作用,年均提供法律咨詢800余件,實現了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機統一。
四、整合熱線資源,構筑“民聲線”。一是服務民眾建平臺。對全市服務熱線進行二次整合,打造了以市長熱線12345為龍頭、159個網絡成員單位為二級受理的大平臺,形成“一個熱線電話、一個平臺受理、一個標準服務”的工作體系。二是多維發力解民憂。堅持“四班倒”接聽群眾來電全天候,采取直接解答、三方通話、電話轉交、靶向督辦、跟蹤回訪、媒體聯動、熱點問題專項協調等多種方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三是高標管理保運行。將市長熱線電話進行服務外包,實行規范化管理,常態化培訓,定期考核,統一服務用語,設立精英榜,激發內在動力。
五、整合組織資源,構筑“保障線”。一是強化制度設計。聚焦政策引導,制定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房產領域問題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成批解決信訪問題。二是強化工作保障。堅持后備干部到信訪部門掛職鍛煉制度,配強信訪部門工作力量。建立“最高標準”信訪穩定經費,設立信訪、司法救助資金,專項解決疑難個案。三是強化提級督導。成立市委層面聯合督查組,重要敏感時期深入縣區實地督導。建立常態化督查機制,堅持月通報制度,采取掛牌督辦、現場督辦等“督辦十法”,強力推動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