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協會成立
日前,浙江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協會在浙大一院召開成立會。浙江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張建民處長,浙江大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許百華教授,浙江省綜治辦基層指導處周瑞副處長應邀參與成立會。浙江省內共150家來自省市縣各級醫療、教育、社會團體、民營機構的負責人或專家代表共同見證了大會成立時刻。
本次大會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幕式由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許毅教授作為協會發起單位代表對協會的籌備工作情況進行了報告,并對會議材料中的浙江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協會相關章程和財務管理辦法、選舉辦法草案進行舉手表決,一致通過。
第二部分為選舉大會,通過全體到會會員代表選舉產生了理事名單,理事會選舉產生了常務理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等名單。會長單位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會議產生了首屆理事會顧問名單,他們分別是浙江大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許百華教授、浙大醫學院心理衛生與行為治療中心姜乾金教授、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趙國秋教授、浙江省綜治辦基層指導處副處長周瑞。
第三部分為閉幕式,由首屆會長單位代表許毅教授發表就職演講,并向首屆理事會顧問、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會員單位頒發協會證書。
協會成立后將設立浙江省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協會網站和公眾號平臺,實時發布信息動態、相關政策解讀、實現心理咨詢機構注冊登記等功能。在行業協會基礎上還將設立專家委員會和分機構,建立跨專業、跨部門的心理健康服務專家組,充分發揮心理行業組織作用,對各部門各領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
浙江53萬人受益醫保家庭共濟
浙江省實行醫保家庭共濟政策一年多來,共支出5.7億元,53萬人從中受益。
推出這項政策是因為醫保個人賬戶里沉淀了相當多的資金量。在政策實施之前的2015年年底,浙江省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收入224億元,支出166億元,歷年累計結余314億元。家庭共濟政策就是希望能活化這部分沉淀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按照《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可以支付配偶、子女、父母的醫療保障費用。也就是對躺在醫保卡里的錢,直系親屬可以相互支配使用。
據浙江省人社廳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浙江省基本醫保參保人員達5252萬人。其中,職工醫保2117萬人,居民醫保3135萬人,戶籍參保率達到98%以上。過去的一年里,在家庭共濟政策下,全省綁定近親屬人數73萬人,其中53萬人享受待遇,家庭共濟個人賬戶歷年結余基金支出5.7億元。
據了解,浙江醫保歷年賬戶資金還可支付:在定點醫藥機構內發生的自費、自理和自付醫療費;在本統籌地發生的除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外的預防性免疫疫苗費用;按規定應由個人承擔的社區責任醫生簽約服務費;參保人員個人賬戶歷年資金超過4000元以上的部分,可在本統籌地購買浙江省人力社保部門公布范圍內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中國養老機構數超14.46萬家5年增長超2倍
過去5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增長。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我國養老機構總數超過14.46萬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萬家,增長達226%。與此同時,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2年底達1.94億人,占總人口的14.3%;而到2016年底,這一人數已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總體看,老年人口數量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為應對日益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我國近年來養老機構建設力度和提質升級力度不斷加大,養老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目前養老服務領域已發布執行12項標準,有19項標準正在制定。2017年,民政部門對全國4萬余家養老院進行排查整治,處理隱患近19.7萬處,依法取締、關停、撤并養老院2122家。
醫養結合是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78.6%的養老院不同形式地提供了醫療服務,提前完成50%的預定目標;養老院護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的低于30%提升到了46.4%。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繁榮發展養老服務業,并將共同壓實地方在養老院服務質量問題整治中的主體責任,逐步建立健全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