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華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在東北三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堅定改革信心,在謀劃地區改革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決突出矛盾問題上下功夫,在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上下功夫。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大慶市堅持在補短板強弱項上聚焦發力,用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10.7億元,增速由2015年的-2.3%、2016年的1.7%、2017年的2.8%提高到3.4%,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大慶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獲得“三個支持”政策激勵;在2017年度黑龍江省市地主要責任指標考核中,大慶被評為優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二。
對資源型城市來說,培育壯大接續產業是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我們圍繞補齊產業結構偏重、接續產業項目單一的短板,堅持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著力打造5個千億級和5個超五百億級“雁陣式”產業板塊,初步搭建起支撐轉型發展的“四梁八柱”。一是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多措并舉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大上產業項目、上大產業項目。2018年上半年,全市開復工重點項目247個,其中億元以上78個、同比增加25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4.7億元、同比增長11.5%。沃爾沃進入上產增型階段,上半年生產S90系列車型2.5萬輛、產值60億元,預計全年生產6萬輛、產值160億元;S60新車型落地大慶、年底實現量產,屆時大慶沃爾沃總產能將達到15萬輛。總投資310億元的豫港龍泉鋁合金加工材項目現已完成環評審批,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銷售收入1000億元左右的“立市強省”項目。二是強力推進“油頭化尾”。突出“工業強市、油化興市”,搶抓“油頭化尾”上升為省級戰略契機,專班專人專責推進。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全部投產后,每年將為全市提供百萬噸基礎化工原料,新增銷售收入159億元、稅收30億元;大慶聯誼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計劃總投資84億元,預計年底完成罐區施工和部分設備安裝,明年底試運行,全部投產后,每年將實現銷售收入193億元、稅收21億元。圍繞乙烯、丙烯、碳四、芳烴4條產業鏈,重點謀劃建設26個節點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稅收100億元。三是高效發展現代農業。構建優質糧食、安全牧業、綠色果蔬、特色水產“四位一體”發展格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切實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引進建設伊品玉米深加工、九陽大豆等龍頭項目,大北農生豬繁育加工、中以合作奶牛示范牧場等項目建成投用,農業全產業鏈經營收入591億元。四是持續壯大現代服務業。組合開發休閑旅游、文化體育、商貿物流等特色產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大慶以創始城市身份加入中國工業旅游產業發展聯合體。2018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253.4萬人次、增長21.9%,實現旅游收入73.3億元、增長27.5%。
大慶長期受“三大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場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困擾。我們圍繞補齊要素固化嚴重、體制束縛較多的短板,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向打通體制機制壁壘要活力、向資源市場化配置要效益、向多層次深度融合要發展。一是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加大企業重組整合力度,成功組建熱力、水務集團、慶糧集團。加快推進駐慶央企“三供一業”及企業辦社會分離移交,完成中藍石化“三供一業”、大慶石化供水移交,與石油管理局簽訂供熱、物業分離移交協議。有序推進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初步形成《大慶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方案》。二是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積極推進各類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用活產業基金、激活民營資本、搞活金融供給。在完成一期40億元產業項目投資母基金基礎上,簽訂二期40億元產業基金框架協議,設立石化、奶業、旅游、新興農業等專項基金。全市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8.1億元、同比增長4.7%,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能力不斷增強。三是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對接“哈長城市群”發展,主動參與龍粵兩省對口合作,落實與惠州確定的農業、工業、商貿等7個領域、31個合作項目。2018年上半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7個,利用省外資金項目63個,實際到位資金110.8億元,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400億元、保持全省第一。
創新是當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和途徑。我們圍繞補齊創新能力不足、動能轉換遲滯的短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既有市場需求空間又有自身供給優勢的領域人手,壯大供給主體規模、挖掘消費增長潛力,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一是大力推動創業創新。深入實施《關于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推動創業就業中心投入運營。市本級設立5000萬元創業專項扶持資金,發放貼息創業貸款4516.9萬元,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業質量明顯提高。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7.9萬戶、年均增長29%以上。二是著力辦好民生事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經濟遇冷不冷民心、財政再難不難百姓,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5%以上,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公共事業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上半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8542元和6253元,同比增長6.1%和8.5%。三是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行動方案,市縣(區)兩級投入6億元,扎實推進薄弱學校改造、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十項基礎振興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實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幫扶扶貧、健康扶貧,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2882戶、55548人減少到11817戶、25797人,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已完成脫貧摘帽,林甸縣也將于2019年脫貧摘帽。
發展環境是一個城市思想解放程度、市場發育程度和執政開明程度的具體體現。我們圍繞補齊發展環境不優、干事創業精氣神不足的短板,堅持把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作為長期性戰略任務,從最緊迫的關鍵處入手、從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軟硬兼顧、標本兼治、內外兼修,全力以赴構筑轉型發展新優勢。一是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落實“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認真整改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移交36批次、473件信訪案件,立行立改131件。二是打造利企惠企的營商環境。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負,剪繁除弊,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工作實施方案》,規范權力清單,實施流程再造,深化“四零”承諾服務創建,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壓縮到123項、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打造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2018年上半年,承辦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全國鐵人三項賽等重大賽事,第十四屆省運會順利召開。四是打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功破獲建省以來最大邪教案、最大假發票案和首例非法買賣車輛檔案信息案,搶劫案件降至歷史最低點、首次實現八類案件全偵破。五是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和省委九項規定精神,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倡導和踐行“八個好作風”,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持人崗相宜、德能配位,以事選人、優中擇適,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制定出臺《關于黨政干部容錯糾錯暫行辦法》,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深刻汲取韓學鍵、蓋如垠等重大腐敗案件教訓,嚴格落實“兩個責任”,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續鞏固并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推動監察體制改革試點走在全省前列,創造了第一個完成市級監委組建掛牌、第一個完成市縣(區)兩級監委組建掛牌、第一例監委移送職務犯罪案件提起公訴、第一個將滯留國外涉嫌職務犯罪人員成功勸返四個“省級第一”。
(作者系中共大慶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