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娜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出版社作為與數字緊密相關的產業,受數字時代的影響尤為明顯。本文將通過分析出版社編輯在發展和轉型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出版社工作在編輯職能和工作方式上的成功轉型,從而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要求,帶動出版社行業的蓬勃發展。
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為互聯網的盛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給傳統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互聯網為傳統行業帶來了新的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傳統行業必須擯棄舊觀念,適應互聯網數字時代的形勢發展要求,作出對本產業的改革和轉型,出版社行業也不例外。傳統的紙質刊物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對于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的要求,出版社必須在編輯職能和工作方式上下文章,爭取改變原有的單一的印刷模式,擴充編輯內容,將簡單枯燥的文字與互聯網先進的技術結合起來,滿足人們對于信息接收的多元化,實現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促進出版社進入新的發展春天。本文將通過出版社在數字時代大背景下轉型前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引導和促進出版社在編輯職能和工作方式上的轉型,與時俱進,以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潮流。
一、出版社編輯在數字時代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數字化出版處于發展的初級起步階段,尚不成熟,在發展結構上不完善。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互聯網模式的形成,互聯網的到來,使得傳統的實物印刷和出版行業受到了沖擊。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不再依賴于書本、報刊等實物,而更多的選擇信息更為廣泛、內容更加全面的網絡、手機、視頻、音頻等數字時代產物。出版社在尋求發展和突破的過程中,由于數字化出版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結構體系尚不成熟與完善,出版社對于內容的編輯功能過于單一,在管理上缺乏先進的數字化理念做支撐,難以促進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再加上數字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的要求更加嚴格,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著更高的需求,這就使得出版社不能單單依靠自身的陳舊發展模式,必須與先進的網絡數字技術進行合作,引進先進的數字管理模式,完善企業結構。而現階段出版社在選擇數字網絡技術合作方、內容篩選以及內部管理結構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阻礙了出版社編輯數字化的成功轉型。
(二)出版社的信息來源安全性得不到保證,出版社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它為人們擴寬了信息渠道,方面了人們對于信息的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為出版社進行資源共享,借鑒和利用有效信息提供了可能。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網絡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出版社如果不能很好的區別和篩選,就會形成內容的不真實,從而在讀者大眾中間產生不良的影響。再者,網絡的便捷和低門檻容易導致一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利用網絡信息進行文字的竊取,偷盜別人的勞動成果。而出版社目前沒有完善的網絡維權制度,對于抄襲、違法竊取信息的行為難以遏制。不但給作者本身帶來了損失,也損害了出版社的利益和名譽,使得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陷入困境。
(三)出版社的轉型定位不準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目前很多傳統的出版社也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數字轉型的改革,但是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出版社對于自身的發展定位不夠準確,轉型存在盲目性。例如,對于數字化的數據搜索庫搭建很多出版社做的不夠細致,存在著很多漏洞和空白,導致用戶的閱讀需求得不到滿足;再者,在數字產品和服務上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沒有發展本出版社的特色讀物與與眾不同的服務,千篇一律的產品讓讀者難以產生閱讀興趣,也自然就無法吸引用戶的眼球,從而致使出版社的數字轉型在夾縫中求生存,難以在市場上取得有力的競爭力。
二、為適應數據時代的發展,出版社編輯應采取以下對策解決問題,成功轉型。
(一)從出版社編輯職能的轉變上下功夫,促進轉型。
從出版社的編輯職能上進行轉型,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要從編輯內容上做文章。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獲取和分享變得十分快捷與迅速。為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出版社必須在內容的編輯上選擇新穎,不斷創新,以吸引讀者眼球,獲得更大的關注度。只有客戶的關注度提高,出版社的銷量才能有保障,才會給出版社帶來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第二,要從編輯方式上進行改變。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為讀者提供了無數個閱讀信息的平臺和渠道,人們會擇優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信息的過濾和搜集。因此,出版社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字出版,而應該豐富多種出版編輯方式,例如增加音頻、視頻、電子讀物以及聽書閱讀等,并且利用網絡媒體進行信息的輸送與傳播,為廣大讀者提供便利,只有這樣,才能為出版社增加廣泛的讀者基礎。第三,出版社編輯功能的完善與轉型離不開編輯人才的培養。出版社必須引進先進的數字技術,培養專業的網絡編輯人才,進行信息和內容的篩選和甄別,為出版社的編輯功能的不斷強大和信息的安全可靠作出貢獻,引領出版社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適應數字化改革與轉型。
(二)在數字時代的發展要求下,出版社編輯的工作方式也應該進行如下調整與轉型。
現代社會的發展強調以人為本,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以及信息的多渠道性決定了出版社不能再依靠以前那種陳舊的經營模式和工作方式。必須以讀者的需求為目的,把讀者放在首位,將工作的出發點定義在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閱讀信息需求上。首先,出版社必須積極主動的尋求銷售市場,擴大客源與讀者基礎。優質穩定的客戶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出版社的工作方式應該由原來的出版社出版什么,客戶買什么的賣家市場轉變為充分市場調研,以市場為導向,根據讀者需求進行生產,變被動為主動的買家市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市場銷量,才能在激烈的數字時代競爭中取勝。其次,出版社必須改變單一的實體店印刷和銷售,而應該增加更多的網絡銷售渠道和平臺以及專業的網絡運營負責人,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功能,建立起出版社特色的電子讀物,擴大信息的傳播方式,迅速占領數字網絡市場。例如,為了方便旅客在長途旅行中進行商務閱讀,攜帶書籍又不方便的困擾,出版社可以將其內容以電子書的形式進行生產,或者聽讀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便利。只有滿足讀者的需要,才能擁有廣泛扎實的讀者基礎,才能使出版社的工作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轉變,才能成功轉型。
(三)出版社應該提高服務質量,將客戶的滿意度作為衡量企業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出版社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通過征集優秀的稿件,再進行加工印刷或網絡輸入,最后通過實體店的銷售或者網絡的共享傳遞到終端讀者的手中,接受用戶的檢驗。只有終端讀者對所獲取的知識作出評價,才能衡量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與改革是否成功,只有客戶的滿意度的提升,才是出版社取得長久發展的保證。因此,出版社必須不斷提高數字轉型技術,提升服務質量,爭取做到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搜索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書籍或信息,達到資源或信息傳播的暢通無阻。并且要做到信息的及時更新,避免信息新聞的滯后性。只有轉變思路,變生產者為服務者,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只有讀者數量的增加和用戶滿意度的提升,才能激勵出版社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前進,接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時代的洗禮,才能形成出版社的品牌競爭力,最終達到企業的成功轉型。
三、小結
總之,數字時代下出版社在編輯職能和工作方式上的轉型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傳統的出版社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用戶多樣化的信息閱讀需求。出版社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滿意度為宗旨,不斷創新,積極開展市場調研,深入了解不同用戶對于圖書信息的各種需求,從而制定出完善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并且針對目前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改正。爭取做到結構完善、內容創新、管理先進、用戶滿意、版權清晰、職責明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增加出版社的市場占有率,增加經濟收益,促進出版社緊跟時代步伐,實現完美轉型,使得我國的出版社的發展步入一個新臺階。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