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玥
社會不斷發展,重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面貌的改變,引起家庭關系的變動。我國的家事審判改革在經濟高飛猛進與社會問題突出的形勢下面臨機遇與挑戰。繼2016年開展家事法院試點工作以來,家事糾紛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呈現新的特征,家事審判改革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方法構建。因此,在參考域外經驗和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重新定義家事審判,進行全面性制度建構,在保護的同時“識別”未成年人的權利,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社會科學,推進各方協調機制科學化,開展跨區域合作,將推動家事審判機制的創新與完善,促進家事糾紛解決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1 時代背景
當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政策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的減速、留守兒童的增長,虐童事件的頻出,無一不沖擊著原有的家庭秩序。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開展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轉變家事審判理念,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的創新等改革目標,在全國設置了118個法院作為試點,探索家事審判改革先行之路。在經過大量司法實踐、學者專家探討,實務界與理論界眾說紛紜,主要集中在建立更加專門化科學化的家事法院,推進傳統家事審判模式的轉變,加快建設多元協調機制,關注兒童權利等。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年多,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我們也應有新的思考。
2 新形勢下家事審判的問題
當前家事審判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制度不夠完善。我國還沒有完整的家事訴訟程序,相關條文法律條文也很分散。因此部分法官在適用法律時多有矛盾,審判缺乏邏輯性,普適性。二是審判觀念未轉換。在實踐中,部分法官未充分考慮家事審理的獨特性,對家庭糾紛的探知不夠深入,不能真正調節家庭矛盾。三是訴前調解作用有限。在訴前調解過程中,法院調解不僅存在“單打獨斗的局面”,多方調解也存在形式化,混亂化,隨意化的特點。四是法官積極性不高。家事審判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法官審理家事糾紛的專業素質卻有待提高。家事法官的審核考察不夠完善造成家事法官的積極性不夠,直接影響到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五是對職權主義的重視不夠。家事案件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經常處于弱勢地位,加之家事糾紛舉證困難,在原有舉證責任分擔上,需要法官利用職權深入案件事實。實踐中,一些法官的主動性不夠,審判態度消極,以至于很難嚴謹完整地呈現案件事實。
3 域外家事審判參考
2014年,英國建立了“單一家事法院”,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2015年,西倫敦法院進行了“全數字化”審判試點,法律與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對接。日本為最大限度的解決家事糾紛,將心理學、教育學等引進法院,并獨創性地采用調停前置主義,用溫情化解糾紛。臺灣2012年公布實施《家事事件法》,為家事審判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法律依據。該法明確了“妥適、迅速、統合處理家事事件,維護人格尊嚴、保障性別地位平等、謀求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并健全社會共同生活”的目標,并將該法“所定家事事件由少年級家事法院處理之;未設少年及家事法院地區,由地方法院家事法庭處理之”。同年,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成立,這是臺灣地區第一所專業的家事法院。由制度到實踐,臺灣家事審判由理論的思索轉化為現實的變革。新加坡的家事法院于2014年成立,其擴大了原有的家事法庭結構,構建了更加嚴謹完善的調節家事糾紛的司法運作模式。
4 家事審判改革方法構建
4.1重新定義家事審判
家事審判的改革,需要理論指導的先行。根據《意見》的規定,家事審判要樹立家庭本位的裁判理念。要改變重裁判輕修復的審判現狀,加強法官的職權主義探知,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運用調解前置手段,以糾紛的和平化解為優先考慮,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減少裁量措施給家庭帶來的“二次傷害”。
4.2進行全面性制度建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在接受訪問時說:“最高人民法院將加強對試點動態的跟蹤指導,研究改革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相關制度設計……”由于現行家事審理改革在制度上存在的諸多障礙,我們亟需在源頭上為家事審判改革提供制度支撐。家事法院的專業化建設,家事審理程序的建構,家事審判方式的轉變,家事法官的選拔、培養、考核,家事審判考核的科學評估,家事司法救濟手段等,需要全面系統的制度進行統籌規劃。
4.3在保護的同時“識別”未成年人的權利
世界各國在家事審判改革時,都無一例外的強調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在國際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為兒童權利的保護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美國1968年頒布了由50個州制定的統一兒童監護權法案(UCCJA)。新加坡于2016年啟用受過專門培訓的律師擔任育兒協調員。《意見》明確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目標。但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識別”未成年人的權利,傾聽他們的意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倡導我們在處理監護權問題時,要學會傾聽兒童的聲音。對未成年人利益的保護不僅是機械的適用法律,還要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權利的持有者”,“權利的受益者”。
4.4引入信息技術和社會科學
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英國家事審判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高科技與數字化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司法審判的效率,而且將司法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在追求司法公正的目標下,創新家事審理傳統模式,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家事審理改革的必經之路。澳大利亞家事法庭首席法官布萊恩(Diana Bryant)曾說:“在家事審理中,科學研究證明是一種誘人的力量。”家事案件的審理,需要法律知識為依托,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科學知識為輔助。構建創新性家事審判網絡平臺,在時代發展中探索家事審理新形態,新方向。
4.5推進各方協調機制科學化
家事審判改革,需要加強與社會組織的多方協調聯動。但針對實踐中出現的部分社會組織和專門機構在與司法組織協作時存在形式化,隨意化的問題,我們更需要推進各方協調機制科學化。如建立科學化協調平臺的,在短時間內匯集各界專家協調人士的意見建議。制定科學化協調人員準入機制,篩選社會教育學,心理學等領域專家人才引進。建立各方協調科學機制,在優化整合社會各領域的資源信息后,確定行之有效、用之有度的協作措施,促進合作的實質化,效益化,在全社會探尋解決家事糾紛的多元途徑。擴大社會輻射,形成預防網絡。
4.6跨區域合作
家事審判不僅是區域性的,還需有具有國際視野。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與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簽署了《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為兩地長期存在的家事糾紛,提供了制度性的解決方案,也為家事審判的跨區域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跨境貿易的增加,國際社會的糾紛與日俱增,為了保護國家人民的利益,家事審判改革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借鑒先進經驗。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同時,增加家審判的普適性,可行性。審時度勢,站在國際角度,加強信息成效對接,拓展改革規劃視野,加快推進效用成果轉化。
5 結語
新形勢下的家事審判改革,機遇大于挑戰。為推動家事審判的縱深發展,應以試點工作的廣泛開展為契機,在理論的基礎上融入實踐,反省總結,創新協作,統籌規劃,以家事為切入點,推進司法的良性運作,致力于社會公平正義,大局穩定,并為國際社會提供有益的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