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香
為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思明區小學體育教研組提出“以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落腳點”的工作目標,建立“區級、片區、學校三級聯動”的體育教研、科研、教師培養、信息化工作,形成了區域教研活動的統一性、整體性、延續性和系統性。教研工作聚焦區域主題研修活動、聚焦大課間體育活動、聚焦新教師職業規劃培養、聚焦體育專項技能課程培訓等內容。
一、聚焦區域主題研修活動,實現教研的統一性
區域研修宏觀把握,確立主題。區域研修聚焦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以解決學科教學實際。2017年思明區小學體育教學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運動技能教學與運動負荷研究”研修主題,聚焦“技能教學和運動負荷”核心問題,通過組織片區組長、學科骨干學習相關理論,明確區域教學研究重點以及研究的整體思路;召開主題研修活動展示觀摩,聚焦如何“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負荷”話題,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從而在行動上指導課堂教學。
片區研修整體跟進,聚焦項目。結合片區內學校實際情況,各片區制訂研修內容,如,8個片區的體育片區組長,分別圍繞籃球、足球、排球、跑、跳、投、跳繩、技巧等教材,選擇其中1項教材內容進行研究。針對“技能教學與運動負荷”開展每月1次的片區主題研修活動,探討在不同運動項目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和次數、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對區域教研起到了承上啟下和分散項目整體推進的作用,同時各片區之間聚焦主題的研討交流,實現了教研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本教研結合課例,聚焦問題。各校體育組長根據區、片區的研修內容組織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更加細化研修內容,每一次的主題研修活動,結合具體的課例,針對技能學習和運動負荷問題,從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手段選擇、課堂隊伍調動、場地器材運用、教師語言組織、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捕捉課堂生成資源等問題進行細致研討。研討活動邀請體育教研員、片區組長、學科骨干參與指導。聚焦問題的研討促進了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能力、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并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實踐能力。
“三級聯動”聚焦區域研修主題,從區域宏觀指導到片區的中觀調整,再到學校的微觀細化,實現了研修主題的統一性和研修活動的延續性,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進行了全面的再培訓,統一認識、更新理念,有效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二、聚焦大課間體育活動,推進教研的實效性
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呈現的是學生整體精神面貌,體現的是學校的體育文化,展示的是體育教研組的綜合實力。為提高大課間活動實效性、有效性、欣賞性和借鑒性,促進各校落實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能,促進健康成長,開展了“三級聯動”的大課間觀摩評比活動。
制訂方案,整體部署。區級層面制訂《思明區落實陽光體育運動有效開展大課間活動方案》,并召開了各片區負責校領導、各校分管體育的副校長、全體體育教師參加的工作部署會,會議形成共識,明確了片區觀摩評比方案及區級展示表彰的具體要求和時間,同時在部署會上展示了部分學校特色大課間活動視頻,為各校開展有特色的大課間活動提供借鑒參考。
觀摩交流,片區推優。各片區負責校協同片區體育組長,制訂本片區的大課間活動評比具體內容,利用每月固定教研時間,實地查看了解各校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制訂各校展示時間,組織各校體育組長對本片區內各校的大課間活動進行評比,評比內容包括學生整體精神面貌、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活動時間、活動效果、活動特色等,評選出優秀組織學校和特色學校,并推選到全區進行標準并組織全區體育教師進行觀摩。
凝聚力量,推陳出新。各校領導對體育活動的高度重視,各校體育組凝聚團隊力量對原有大課間內容進行調整優化,通過班班訓練、年段評比、學校展示,有效提升了隊列隊形、廣播操、集體跑操的動作質量;邀請專家指導、多渠道學習借鑒,創編具有學校體育特色的手球模仿操、籃球創編操、足球自編操、跳繩等級操、體能訓練操等,科學合理用足用實25min運動時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體能,更是提升了學校整體精神面貌,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校園風貌。
“三級聯動”聚焦大課間活動,采用“自上而下”的任務布置與“自下而上”的整體推進,有效推動了大課間活動從理論指導實踐,再從實踐提升理論的綜合融通過程。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促進了體育教師的團隊凝聚力,激發了體育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自信,更是體現了體育教師從“有為”到“有位”的價值認同。
三、聚焦新教師職業規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年輕教師的成長需要較長時間的磨煉,需要基于學校實踐基礎上的“傳、幫、帶”,更需要教師對自我成長的規劃。在區級層面上,教師培訓處對新入職的教師采用集中培訓和學科分散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系統培訓。培訓課程包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法規、課堂教學常規、教師專業發展等內容。在全區統一的通識培訓基礎上,結合學科特點,開展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培訓。培訓內容聚焦嚴謹的隊列口令、精準的講解示范、規范的教學設計、順暢的課堂組織,及時的師生互動,以提高新教師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做好體育教師職業規劃指導,以思明區教師發展“五級平臺”指導新教師做好階段工作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及工作目標,以“定目標、給任務、壓擔子,促行動”,引導新教師朝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跟蹤建立教師發展檔案,對新教師思想品德、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進行了解,發展種子選手,做好后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片區層面上由片區組長組織,組織片區內新教師每學期1次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促進區域內新教師之間頻繁的學習和交流。結合每次的教學研討活動,要求新教師撰寫個人開課反思、觀課評課稿,在研討的公開場合中發言,鍛煉新教師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研討活動中片區組長或者導師針對新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提出指導意見和解決措施,幫助新教師建立課堂教學觀和學生發展觀,同時結合研討主題以及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對新教師進行教材梳理和教材銜接等方面的指導,以幫助新教師系統了解教材的整體架構,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在校級層面,注重導師手把手指導。導師可以是本校的骨干教師,可以是外校教師,也可以是教研員。充分發揮導師的“傳、幫、帶、教”作用,指導新教師研讀課程標準,領會課程標準理念,學習制訂教學計劃、撰寫教學設計、制訂課堂教學評價等;建立導師“推門聽課”和新教師的“敲門學課”制度,有效提高師徒之間實踐—指導—反思—提升的雙向互動過程;通過指導新教師撰寫教學感悟、課后反思,及時了解教學中的困惑,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為新教師排憂解難。
“三級聯動”聚焦新教師職業規劃培養,通過目標設置、任務驅動的方式,全面而系統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有效提高了新教師的(入職3年內)課堂教學能力,提高了新教師快速適應新形勢下開放的體育課堂教學的能力。
四、聚焦體育專項技能課程培訓,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根據不同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開展基于需求側的菜單式的課程培訓,有效激發了教師自我學習的積極性。2016年足球專項課程培訓結束之后,進行了全區體育教師關于課程培訓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體育教師們希望開設籃球專項技能培訓。根據教師門的需求與建議,2017年開設的“籃球專項技能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課程”設置了籃球運動發展、籃球專業技能、籃球教材解讀、籃球課例研討、在線學習互動等課程內容,同時還結合了廈門市師生體育能力大賽的籃球比賽內容,邀請專家對比賽規程以及比賽項目進行解讀和現場指導。
為方便籃球課程培訓班學員及時有效互動,實現資源共享,將每月2次的區級課程培訓時間與各片區的教研活動有機整合和適度調整,實現資源重組和再利用。通過片區組織培訓小組進行籃球基本技能展示、團隊比賽,同時將籃球課程培訓與區級的研修主題相結合,開展籃球課例研討,做實做細籃球專項技能培訓內容,起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為充分發揮籃球培訓班學員的所學知識,實現一人學習多人受益,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培訓班學員通過課程學習后,在本校體育組進行分享交流,同時借助優幕互動APP分享在線學習課程及學員互動內容,讓未能參加課程培訓的教師也能通過在線學習,了解籃球課程培訓內容以及交流的話題,同時還可以隨時登入課程平臺,發表個人的見解與培訓班學員互動交流。
基于需求的課程培訓,激發了體育教師的內需動力,為校本培訓提供了更多的互動話題,也為教師提供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共享資源。實現了從外部“輸血”到內部“造血”、從他培到自培、從外力推動到自我更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