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能
【摘 要】由于教育體制和觀念等存在問題,導致鄉鎮農村教育的發展緩慢,教育的實施缺少推動力,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缺少能力素質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農村各部門對教育的改革支持力度較小,導致教育改革落實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農村教育的制度觀念等進行改善和加強。文章對鄉鎮農村教育改革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 教育改革 體制 技術
由于鄉鎮教育水平與發達城市地區相比較為落后,在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上也具有很大的差異,這使鄉鎮教育發展受到了阻礙,教師資源和教學環境的限制使學生不能接受到和時代發展相同步的資源信息,這對學生的發展和素質培養有著一定的影響,為了使鄉鎮教育有所改善,需要對教育改革內容進行完善和落實,明確教育目標,進一步促進鄉鎮教育的發展。
一、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鄉鎮及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包括多個方面,首先教育和行政部門的脫離導致教育政策落實困難,行政部門等認為教育相關的管理和自身沒有關系,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比較低,這使教育實施非常困難,沒有起到支持和幫助的作用。其次,學校方面認為搞好教育是主要的內容,對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未來發展等沒有加以重視,教育部門也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從而加重了部門之間的分散特點,對鄉鎮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在教育的體制和經濟發展之間有著一定的矛盾,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求人才,這樣才能使教育具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式,也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人才。而鄉鎮的教育現狀是家長和教師只考慮的是子女能否考上大中專學校,得到就業保障,對子女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缺乏觀念,這使學校的教育沒有根據社會發展規律進行人才培養,學生在教育中也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造成了學校無法培養出有用之才,反而產生人才流失的問題,這和教育體制的特點有著很大的聯系,農村教育的體制問題導致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
教育觀念的落后也使教育改革受到阻礙,在農村中很多人有著教育就是在學校的觀念,對其他環境的影響沒有引起重視,這使學校的教育目標與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的目標相背離,導致教育的發展和社會規律不符,職業性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在鄉鎮農村無法建立,對人才的全面培養沒有幫助作用,人們對升學更加重視。
傳統的教育觀念使農村教育改革無法順利進行,農村教育要想完成改革,需要對社會需求人才的培養觀念加以重視,根據社會發展特點和規律進行教育改革,并且重視個人發展需求,培養全面型人才,將教育體制和經濟發展相協調,這樣才能使教育有更大的價值,也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進步,使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才有所發展。
二、提高鄉鎮農村教育改革的分析
加快農村教育改革的步伐,其基本思路是:三教統籌,互相促進,優化結構,走科農結合之路。具體來講,就是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和幼兒的基礎教育,優化職業技術教育,突出抓好當地的成人教育。加強基礎教育就是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強師資隊伍本身的素質建設,用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使全鄉的中小學、幼兒教育的三率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將中小學的基礎打扎實,創第一流的教學水平。
優化職業技術教育,不僅要使中小學生在校時學好基礎知識,而且通過學生的多項選擇使在校時每人能掌握一兩項實用技術,為社會培養造就大批有文化、有實用價值的人才。對此要相適應地改革中學的課程設置,增設職業課程,對職業中學要配備好專業課的教師和教材,特別要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教學科研基地。優化職業教育目前的困難是缺少職業教師,在專職教師難以配齊的情況下,可以把農村有真才實學的農民技術員招聘為兼職教師,并將每村農民技術員的科學試驗田提供為學生的學農基地。這樣既解決了農村職業教育職業教師少的困難,又使農民技術員將所掌握的技術得以傳授,進而加快了農村科學技術普及推廣的步伐。
人們往往看物不看人,注重硬件的投入,不重注軟件的開發。大量的科研成果閑置在科研單位和展覽室里,而農村所需要的大量的技術由于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引不進來,對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抓好成教工作的戰略地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盡快改變成教工作的落后狀況。一是要把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與成教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好,并執行貫徹好。二是建立完善好鄉村農民技術學校,每鄉建立好農民技術培訓中心,每村建立好農民技術學校。根據全鄉各類實用人才的需要量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進行各類適應技術培訓。通過成教技術培訓的手段,強化全鄉的勞動者每人在一兩年內掌握一兩項農村適用技術,用提高智力科技文化素質的措施,促進全鄉的經濟有一個較快的發展。三是抓好成教工作必須選配技術教師,特別是這項工作還沒有廣泛地被社會承認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鄉里培訓一般要選聘有權威、有真才實學的高層次教師來授課,參加人員要求是村干部、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的骨干。他們學到技術以后,再組織各村的廣大群眾進行二次培訓,讓農民技術員當“二道技術販子”,把他們學到的知識再販賣給廣大群眾。
政府應該加大力度進行教育改革的宣傳和普及,通過開展活動等方式來進行教育觀念的加強,使農民們能夠將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思想深化到自身思想中,同時還要倡導尊重教師,將教師的資源進行整合,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吸收更多教學資源,使地區教育的質量得到提升。
三、結語
鄉鎮農村的教育改革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影響,人們對子女教育的觀念和目的偏離了社會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求,同時學校對學生的人才培養方式不能符合實際需求,導致學生不能在社會中具有發展的能力;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足,導致教育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難。學校應該確定教育的目標,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根據社會需求來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獲得個人發展空間。政府要加大力度促進教育改革,快速進行落實,將鄉鎮農村教育的水平提高上來,并且帶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仁發,劉濤. 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改革的思考[J]. 科教導刊(下旬),2017(10).
[2]王平. 關于農村小學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 科研,2016(14):00049-00049.
[3]劉昌文. 當今農村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 神州,2017(20):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