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徐強
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落實,應該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因地制宜,用新教學觀念、思想意識來探索一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閉門造車”可想而知,終究不能發揚光大,唯有與時俱進,同教育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確實扎實地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另外,教學中教師應貼近深入學生實際生活,用實例幫助學生解決新知識,用新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新問題 。
1 生活環境因素。環境塑造人的形象影響人的意識行動制約著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大部分家長雖有望子成龍的心愿,但現實中往往事與愿違。很多農民工家長每天工作都很辛苦,就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幾個字,不為人知笑,孩子早早結婚,自己早享福,因為他們深深認識到自己靠打工掙得那點兒錢,支付大學是很難很難的事,再說大學難考,名牌兒更是難于上青天。其實考上普通大學分配工作,同樣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空手美夢的風險選擇不如擇取最實惠的現實生活又經濟又實在。再這樣生活環境的氛圍里,大多家長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也因為生活的艱辛,孩子們都要投入到父母的艱辛勞動中。
家長認為學業是學校的任務教師的任務,子女學業的成就,便依賴于自身的努力,體驗感知和教師的言傳身教。殊不知無處不是知識,無處不是學問,生活中學知識,能使人明智,善變,明理、眼界寬廣,思維開闊。教書育人,應確實深入到學生生活實際當中,解決一些阻撓學生發展的不利因素,如家庭中的思想問題的解決、開導和學習方式的培養,應采取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比如課堂,不善發言,害怕發言的應采取逐步的引導,激發鼓勵一句兩句,由小組擴展到全班由說擴展到表述,逐步表演,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針最大效率地發揮課堂四十分鐘的功效,以完成教書育人為根本目標,進行嘗試教學改革,使教育技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又不能背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2 學生的特點是能力所及內容簡單輕易進入的知識,其積極性很高,參與性也很強,對于一些后進生,若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是很難轉化它的現有層次的,針對學生自主性的發揮與能力培養做如下設計。
2.1 先識嘗試。認識是思維實踐的基礎,學習知識源于生活,是生活知識理論化、條理化的在線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和認識環境的現實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實際引導,心理研究表明,在思維的獨立性,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等思維品質中,思維的獨立性,是思維的靈魂,離開了思維的獨立性,思維就失去了靈魂。實踐證明,只有激發學生獨立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就能夠帶動學生理智的挑戰性,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教學,能夠從內容上切入學生經驗,并豐富學生的經驗系統,才能增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一方面學生在嘗試的認識過程中才能發現并感知知識的連接點、勝利點和迷惑點,進而生長一種知惑,來尋求之知惑的欲望。
2.2 對比嘗試發現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使之概念化規律化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人的認識進行抽象歸納趨于科學,合理化的前提和橋梁。有些實質基礎,為了使學生的智力再一次發揮,教學上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修正補充自己的認識,接著全班交流,最后再補充、再修正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掌握借鑒別人的精華,進一步提高完善加強自身的洞察能力和辨偽求真的能力,一方面能夠督促學生養成一種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為實踐打下基礎,因為這一過程中思維認識的差異性,看問題往往居于一種片面性和不完整性,這種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在不同層次不斷的對比中,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
2.3 嘗試的交流探究。嘗試對比發現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材交流探究變成了可能,學生個體在充分發揮其潛力后,自身的認識更加合理化,再借助合作學習發揮同學間的合作精神。另外發揮學生的團結精神和端正學生的思想意識,需要教師營造一種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自評和他評,范圍可由同桌小組全班為單位不同層次進行。針對課堂實際教師可引導如假設新舊對比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分析思考。若出現真正無法解決的矛盾現象可以激發學生用換位的方法思考,總之旁觀者清,通過互評學生應讓其逐步養成能夠接受意見的思想意識,根據別人的合理化主張消除自身的失誤,使認識更接近于準確。
2.4 基本嘗試的鞏固實踐。認識必須在實踐中檢驗才能成為科學的認識,只有實踐才能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服務于人,數學須服務于生活,學生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逐步體驗才能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回歸生活的教學才能使數學自身的魅力得以展現又能與學生實情相結合。提展知識與能力的轉化。也才能真正掌握學習數學的根本意義和實質。實踐形式可以分課堂理論檢驗學習和生活的實際解決處理這一過程,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反饋的總結實踐,再實踐總結達到完善和精確。
3 嘗試教學反饋。任何理論都需要實踐的反復檢驗才能成為真理,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不斷嘗試實踐總結拓展,例如知識不斷深化、內化提高自身能力。那教學設計同樣需要逐步的理論化,不斷的總結反饋實施,有利于更高效地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反饋方式可以是教學調查反饋,其中包括學生群體調查和家庭了解情況,家庭了解應經常進行家訪,爭取關注和監督,其次同道交流換位理論。
(作者單位:1沈陽市沈河區社區學院2沈河區教育綜合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