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摘 要】物理這門學科屬于自然學科,其教與學的過程必須以實驗為根本基礎,所以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中最為基礎和核心的內容。通過老師有效的實驗教學引導,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并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作為高中物理老師應重視實驗教學,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 實驗教學 優(yōu)化策略
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下的高中物理課堂,無論是在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方式上,都較為落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效率都較為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基本不具有動手實驗的能力,概括來講就是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較為形式化,將物理實驗擱置了起來,沒有通過物理實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興趣。但是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之下,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了,當前形勢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更多注重的是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高中生不能僅僅追求對知識的記憶,而是能夠通過各類型的實驗掌握知識,學會學以致用。
一、設計趣味實驗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開展實驗教學前,老師應該根據課上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使設計的實驗既符合課上知識重點,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現象,進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老師可以準備兩個小車、兩個光滑度不同的木板,將木板設置成相同坡度,分別讓小車從光滑和粗糙的木板上滑下,讓學生觀察哪個小車下滑的遠。這樣,教師通過對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效果進行精心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tài)為止”這一定論。同時,老師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應注意與學生問題互動,比如“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唯一原因嗎?”進一步引出“慣性定律”。這樣,通過實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逐步引入到課本知識,可以有效帶動學生的思維,逐層深入,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小組合作進行物理實驗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雖然思維不夠細致,但有著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這一時期的學生所缺乏的不是刻板固守的強硬糾正,而是高中物理教師有力而有效的指導方向。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適合于高中生以及實驗教學。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合理進行分組,同伴的幫助和提升比教師的督導更有效。例如,教師要進行實驗之前,將學生分組,每組分配一名學習能力較強、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求這名同學不動手操作,而是指導小組其他成員親手操作,出現疑問時可以討論解決。這種方式加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電流表的改裝及內接外接法》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探討電流表的改裝知識,以及內接外接法等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合理對物理教學實驗進行改造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教材中的一些實驗做合理的改造,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已經有很好的應用。因受實驗條件不足,或學生對實驗能力的缺乏等限制,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內容根本無法在實際生活中給予實現。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應該轉換教學觀念,在可控制及現有的條件下,去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合理的改造,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創(chuàng)新。學生在改造后的實驗操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操作技能,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掌握的知識。例如,我在開展“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教學時,課本上講解的是通過閃光照片進行實驗,但是我所在的學校不具備教材中所要求實驗的條件,所以在為學生講課時就明顯缺少說服力。然而在進行“運動的描述”一課教學時,學生已經通過社團活動學會了“光電計時器”的正確使用,同時學生對光電計時器的操作方法和計算都很熟悉,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機會。我就以此為參照,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進行了改造,就是把“光電計時器”作為“閃光照片”,這樣不但我在教學時有一定的說服力,而且學生還可以親自操作、計算,同時也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了物理實驗的科學規(guī)律,展現了科學的本質。這樣改造,不但打破了現實條件的局限性,還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
四、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
很多物理實驗有時候不像化學實驗那樣絢麗,使得物理實驗的過程顯得枯燥無味。而且有些物理實驗還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和反應時間,使得在課堂上沒有辦法進行重復,甚至偶爾會以失敗收場,讓高中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該物理實驗的過程,致使他們不能深刻地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適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雖然多媒體信息技術并不能直接代替物理實驗本身,但是它可以通過一些視頻畫面播放那些物理實驗的整個過程,而且可以暫停和重復播放。這種形式會讓高中生更加精準地去了解物理實驗的每個過程,讓他們更加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物理知識,而且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他們可以在課外進行學習。從而提高他們對于物理實驗的認知,更好地掌握相關物理知識,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實驗教學作為高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良好、科學的實驗教學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探究習慣,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改中物理實驗教學要求,合理運用不同物理實驗類型,構建有效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從而提升物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敏.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 山西青年,2017(23).
[2]胡承榮. 普通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初探[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5):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