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
【課標內容】
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分析本條標準,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體要求:
第一,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理解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因素。
第二,理解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狀況和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及地區分布。
第三,了解我國的人口增長模式。
第四,分析某一地區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重點講述人口增長及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口增長模式。
第一部分“人口的增長”,教材首先給出了世界人口增長的“J”形曲線圖,使學生通過讀圖,直觀地看出歷史上人口增長有快慢差異,在教材中簡要闡明人口增長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有關,并說明人口增長快慢與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低的關系。
第二部分“人口增長模式”,教材將原始社會時期人口增長模式和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社會時期的傳統人口增長模式都劃歸為“高——高——低”模式。關于“高——低——高”模式,教材介紹了產業革命對人口增長影響。關于“低——低——低”模式,教材分析了這種模式產生的原因及分布。對于中國人口增長,教材簡要說明我國人口增長模式的轉化,分析中國人口增長的變化及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有助于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第一,了解人口增長的概念及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理解生產力發展水平是人口增長快慢的決定因素。
第二,通過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狀況,理解、掌握各個時期人口增長模式。
第三,通過比較分析人口統計資料數據,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地理數據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第一,通過搜集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數據信息來分析整理影響人口增長的原因。
第二,通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第一,激發學生探究關于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和資源觀。
第二,通過分析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資料、案例,使學生了解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第三,通過分析環境對人口的影響,樹立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培養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的三種模式及其分布,中國人口增長狀況
教學難點:分析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高低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方法】
第一,采用圖表分析等方法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采用材料分析和討論的方法探究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學會分析一個地區人口增長原因的一般方法。
第二,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形成原因的探究,可以采用圖解法和比較法。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產發展狀況的對比分析,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
第三,采用資料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國人口增長的特點和金華人口增長的模式。
【教學過程】
1.人口的自然增長
第一,時事導入,與時俱進。學生觀看視頻“全面二孩”政策的新聞報道,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人口政策變化,輔以中國幾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分析,認識中國人口呈現增長的趨勢,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有快慢的變化。
開眼看世界。展示世界人口增長的“J”形曲線圖,使學生通過讀圖,直觀地看出歷史上人口增長有快慢差異。而世界人口增長快慢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不同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的推進變化。
第二,圖表分析,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世界人口增長快慢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有關。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在一定時期內某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平均人口數之比,它等于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
2.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第一,構成指標: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第二,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1.劃分依據:依據不同歷史階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2.劃分:“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3種類型。
第三,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及原因分析。原因:在工業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國家、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差異的擴大,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也隨之擴大。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更加明顯。
地區差異:(讓學生結合教材和歷史上所學知識,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模式有什么不同?發達國家之間有什么不同?發展中國家之間又有什么不同?)
第四,人口增長模式類型的轉變。讀世界人口增長模式圖,認識各個階段人口增長模式,思考:1.人口增長模式的改變是從出生率開始還是死亡率開始改變?2.出生率曲線和死亡率曲線差距最大說明什么?
3.我國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長模式
第一,首尾呼應,充分營造整體學習情境。回歸上課之初關于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及中國人口政策的變動。分析目前中國的人口增長模式。人口政策:計劃生育,人口增長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
第二,畫龍點睛,鞏固提升。結合金華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1)計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2)繪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的柱狀圖;(3)判斷目前金華市屬于哪一種人口增長模式。
點撥:柱狀圖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長度的柱表示地理數據大小的圖形。畫圖應注意橫縱坐標所表示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