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秋菓
【摘 要】受到教育體制、社會以及家長個人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的幼兒教育出現嚴重的小學化傾向,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與小學無異等方面。這一問題的出現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導致他們承受了該年齡段不該承受的壓力。解決這一問題是促進幼兒教育平穩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具體現象,提出了幾點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現象 對策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怪象目前普遍存在于各個地區的幼兒園中,甚至許多幼兒園以這一特點為自身的辦學優勢,獲得了家長的青睞。想要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還需家長、幼兒園、教師的共同配合,教育體制和觀念也需要做出改變。在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
1.教學內容小學化
教學內容小學化主要指要求學生學習漢字、算數甚至英語單詞,而這樣的教學是許多家長大力支持的,家長認為越早的學習知識越能夠讓孩子在步入小學后更加快速的適應,同時能夠“快人一步”,更好的發展。家長的這一觀念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兒園為了擴大招生量,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良好的“口碑”和家長的青睞。
2.教學方法小學化
教學方法小學化指的是要求學生在班級中聽講、學習,教師則采用小學教師的授課模式。要知道,如今的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主要開展形式,這也是幼兒教育綱要提出的要求。小學化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們的天性被遏制,過早地承受了精神上的壓力和體力上的負擔,盡管從當時來看能夠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知識,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弊大于利的。
3.教學要求小學化
如今,幼兒教育除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呈現出了小學化的特點,甚至還運用小學化的評價方式。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測試,使分數成為了衡量孩子們學習效果的主要依據,家長也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對他們一再施壓,導致孩子從小形成了“分數最重要”的錯誤意識,這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二、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教育部門應充分發揮其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作用,利用大眾傳播媒體、幼教專家講座等形式廣泛宣傳幼兒教育的科學知識,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糾正“小孩子在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懂得成功的幼兒園并不在于向幼兒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自立能力和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改革教學內容
為了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應該遵循的第一個路徑就是改革教學的內容,一定要依據幼兒階段本身的認知特點和行為特點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全面安排。幼兒園可以向國外的相關幼兒教學機構學習,將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引入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當中,力求讓孩子在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當中度過自己的童年。研究表明,兒童的行為能力和行為習慣是一個加速提升成長的過程,幼兒階段其實不適合學習大體量的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階段,幼兒園老師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在幼兒園內獲得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的成長,幫助孩子在一個相對和諧溫馨的環境下完成腦部和身體的發育。但是考慮到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學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為幼兒教育產生的倒逼作用,我們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調整當前我國整體教育教學架構,給學生更多的成長空間。
3.調整教學方法
幼兒在成長發育時期,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通常都不會太過復雜,他們會用天然、純真的感情面對事與人。有些幼兒教師將成人化的思維強加在幼兒身上,覺得幼兒的思維方法既幼稚又不切實際,不顧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征強行改變幼兒的價值觀,使幼兒本身的價值觀還沒有得到發展就已經夭折,剩下的是成年人強行塞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比如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畫畫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一幅種太陽,他們把太陽種在地上,給太陽澆水、施肥,結果長出很多太陽。如果幼兒教師不能理解幼兒的這種思維,就會覺得幼兒的畫技屬于胡涂亂抹,幼兒的構圖邏輯不通,甚至還會要求幼兒重新繪畫。幼兒教師把自己的成人化想法強行塞給學生,使幼兒覺得自己的思想受到否定,以后他們不愿意再積極地思考。
要讓幼兒愿意自由思考,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就要求幼兒教師尊重幼兒的思想,懂得多傾聽幼兒的心聲,而不能強行代替幼兒思考。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為什么要畫這個種太陽的畫?引導幼兒思考,太陽是這個樣子的嗎?如果太陽不是這個樣子的,怎么畫才能更漂亮呢?教師要對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意進行鼓勵和贊賞,使幼兒的天然感情能夠展現,讓幼兒的個性能夠得到培養。
4.降低教學要求
當前應該遵循的第三個路徑就是要降低教學要求。我國當前的教育教學體制當中,九年義務教育已經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個人能力和知識上的成長,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不應該放置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當中完成。降低教學要求,首先應該從改革考試方法人手,學校一定要著力破除傳統意義上的分階段教學考試的幼兒教育方法,要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平和的氛圍當中來完成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但是考慮到學生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也必須要在知識和能力上有所成長,因此學校可以考慮與家長合作,將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考核放在家庭教育當中完成,讓孩子們在家庭生活當中也能獲得應有的成長,同時這種方法還能改善親子關系,不失為一種愛的教育。
三、結語
幼兒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幼兒教育已納入基礎教育的軌道,而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出現,不僅背離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還給幼兒的身心發展帶來了嚴重危害,并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思考。對此,只有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正確調整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糾正,幼兒才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高瑜.回歸幼兒教育本真:對學齡前教育小學化的思考[J].學周刊,2014(11).
[2]張桂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05).
[3]王滿.論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藝術科技,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