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洪 曹陽 張春
1 我國中職生就業能力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知識文化的普及,中職院校也逐漸發展了起來,中職生的就業素質與能力正在受到市場與企業的考驗。職校學生進入學校學習,最終目的是要解決一個就業問題,職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何,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前途。然而,在市場就業的格局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實行自主擇業,這一方面給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領域,另一方面也使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就業指導工作在職校教學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據調查,我國中職生的就業能力現狀不夠樂觀,盡管我國中職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職業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中職生就業方面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相當一部分企業對中職生的就業能力不滿意,中職生在職業觀念素養、知識文化儲備、實際操作技能水平、溝通合作能力、創新創業理念、專業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仍舊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中職生自己對職業道路也持觀望態度、迷茫態度,在實際就業工作當中,中職生往往感覺自身專業技術不夠硬、實際操作水平并不流程等,容易產生就業焦慮與職業倦??;在社會認知上,社會對我國中職生的就業能力認可度不高,由于中職生受到教育程度的制約,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在就業綜合素養與學歷含金量方面與大學生、大專生有著難以逾越的不同,往往限制了中職生的職業選擇,中職生的就業能力現狀亟待提高。
2 提高我國中職生就業能力的相關策略
2.1端正學生學習觀,培養學生就業觀
中職院校的存在,正體現了中職生的重要性,說明了中職生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關鍵作用。中職院校專業的設置、課程的開設則更加體現了中職教育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都是市場人才緊缺、需求量大、薪資高的專業,在專業設置方面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覆蓋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其中,航空、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旅游酒店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建筑裝飾設計、汽修等行業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關注的重點。并開辦相關專業且就業前景十分可觀。目前,這些行業中的新增從業人員有70%來自職業學校??梢哉f,職業學校畢業生已成為了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合適自身有效的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目標、樹立學習信心。在入學教育階段中,首先向學生作專業介紹,組織學生到對口單位參觀訪問,親身感受各種職業對人才素質的具體要求,經常開展社會調查,在對本專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用人需求進行調查的同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歷屆畢業生情況追蹤調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心理動向,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督促學生堅持學習。而學習進度的檢查更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偏科、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分析就讀中職院校的利益與重要性,打破學生讀中職院校無用的傳統觀念。
2.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專業設置
中職生就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中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只有面向就業市場,結合企業需求與學生需求對專業課程進一步完善,才提升中職生的就業能力,不斷滿足中職生的就業需要。一方面,學校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就業市場與行業發展對課程進行精心設置與調節,使專業課程與當地市場與經濟緊密結合,為中職生就業創業創造良好專業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學校要注意以職業化標準來規范教育教學體系,完善中職院校專業課程,突出職業化的課程體系標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培養中職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在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上面,既不能盲目追求過熱的專業課程,也不能不與時俱進,要具備長遠職業戰略眼光,以更加專業的課程設置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另外,學校每學期應開設就業指導課,一年級重點加強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養成職業道德;二年級重點找準差距,即所學得專業知識同職業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明確努力方向和具體目標,爭取有特色、有絕招、一專多能;三年級則突出擇業謀職創業的方法與技巧,指導學生掌握收集、處理、利用招聘信息的方法等。讓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又掌握了求職就業的方法與技巧。專業課程教學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并舉,使學生的就業水平大大提高。
2.3實訓實習結合,提升就業能力
中職生是中職院校以求職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學習過程中不但要掌握基礎的理論文化知識,更要具備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與專業應用能力,這就需要中職院校在培養中職生的時候實訓與實習相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學校應校企聯合,結合市場辦學,突出重點專業。加強就業指導和校企合作,加強重點專業的建設,積極開展“訂單”培養,進一步提高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職業學校應經常性地聘請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對在校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協調各方關系,開展就業市場調查和對外就業聯系,向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信息方面的服務。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專業實訓教學環節,規范中職生實訓地點,豐富學生實訓內容,強化專業實訓力度,并定期,定量進行實訓課程,使學生真正得到實訓操作成果;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學生實習,要以“校企結合”為基礎,加大對學生實習的投入,結合學生專業發展與企業用人需求,定期安排學生去相應企業進行實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較快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
2.4創新培養模式,鼓勵創業就業
當前社會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創業符合中職生富有激情、就業方向明確、專業培養較好等就業特點,創業無疑成為了中職生順利就業的最佳選擇之一。為了提高中職生的就業能力,學校要創新培養模式,鼓勵創業就業。首先,學校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由專業就業規劃老師為學生指名創業方向,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以及成才觀,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其次,要進行創業培養與指導,要開放學生就業創業理念,創新培養模式,以“創業產業孵化園”、“創業小基地”、“創業項目大賽”等多種方式幫扶中職生創業就業;同時,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體驗活動,并通過邀請創業成功的畢業生現場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到企業拜師學習創業技巧、師生合作共同創立創業項目等多種活動激發中職生創業激情,增強創業信心。對于中職學生自身來說,要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對創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確定最佳的創業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創業意識的中職學生應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時間,提前制訂創業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有利于自己創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3 小結
當前社會是經濟發展水平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中職生要站穩腳跟,順利就業,就要不斷增強自身業務素質,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增強自身行業競爭力。同時,學校要做好幫扶工作,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加強實訓實習訓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創業就業。企業呼喚高質量、高素質的勞動者,學校期待高水平的畢業生,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中職生加快專業技術訓練,不斷提高中職生的就業能力。相信只要我們高度重視加強對中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中職學生也能成為社會的可造之材。
(作者單位:重慶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