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宗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為初中學校,其需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所提出的要求,實施課堂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分析,并給出相應的策略。
在過去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升學率,而過度的增加課時。針對這種現象,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這因而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調整教學方式,引進現代化教學模式,保障課堂教學效率。
1 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
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得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從原先的教學者逐漸轉變為引導者。但是在實際中,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同時在教學模式上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法,即灌鴨式、滿堂灌等。對于這種教學模式,是無法進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1.2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在現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教師在對學生評價上只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標準。對于這種評價方式,很容易忽視學生在發展中的全面性。因而造成學生在學習政治這門課程中,對考試的重點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使得學生對待問題學會靈活運用,還影響其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2.1 貼近生活,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眾所周知,初中政治課本在內容上是具有一定抽象性和枯燥性,因而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在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單一的按照教材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使用,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會影響對學生在思考能力上的培養。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學會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對于怎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其就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給學生進行舉例教學。比如,在教學八年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節知識時,教師就可先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思考其為什么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以及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是合法還是不合法等相關問題。對于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是能夠很容易的調動學生思考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學習這節知識的效果。
2.2營造課堂氛圍,創設情境并引導
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其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境來引入內容。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進行《明辨是非》這節內容的教學時,由于本節內容主要就是圍繞“面對誘惑,學會說不”而進行的,因而教師要在這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在明辨是非能力的培養,以便能夠塑造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當前信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所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如果學生因缺乏一定的判斷是非能力或自身自制力不足,則會使其陷入不良誘惑的陷阱中,從而嚴重影響學習和身心發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則可利用相關案例來營造課題教學情境。如,利用多媒體來播放真實的案例進行播放,在這其中,對一些犯罪分子誘惑青少年的犯罪過程進行針對性的截留,其次再讓學生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后,還要提出相關的問題,即: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你會怎么做?對這種問題,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并結合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給予適當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3積極轉變評價機制,強化因材施教
為了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初中政治教師,則需要注重對評價機制的轉變,堅持道德第一的指導理念來進行評價。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來發現自身在政治學習中所存在的不足。借助這種評價形式,能夠有效的實現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基本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上所存在的差異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則需要初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 加大對政治教師在結構上的調整力度以及課程結構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合上述,初中政治教學中,要想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政治的綜合能力,促進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則就需要教師重視自身在課堂教學上的有效性。對于如何提升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按照上述方式進行,即貼近生活,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營造課堂氛圍,創設情境并引導以及積極轉變評價機制,強化因材施教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泌陽縣泌水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