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璇
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具有特殊性質的課程,將移動互聯網與高校思政課程理論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可以使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本研究闡述了移動互聯網背景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面臨的挑戰基礎上,分析了移動互聯網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影響。
新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正在影響并改變著我國的教育,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具有特殊性質的課程,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研究成為當下相關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1 移動互聯網背景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面臨的挑戰
1.1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當今使當今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加難以把握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更加便利地進行學習資料的查詢、新聞的瀏覽、進行網絡自主學習,促進了各類資源的共享。相關調查顯示,60%以上的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在4到6個小時,超過30%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對于智能手機具有嚴重的依賴性,近60%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會選擇自己上網查詢,僅僅有6%左右的大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會選擇與教師進行課下的交流,可見,移動手機對于當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影響。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對于智能手機與網絡的依賴性大程度提升,大學生與思想政治課程教師之間的面對面交流逐漸減少,從而使當代高校思政教師更加難以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動態。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的大學生,其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使其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但是對于網絡上復雜的信息又缺乏判斷能力,極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這就對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1.2 移動互聯網加大了高校思政課堂理論教學的組織難度
目前為止,課堂理論教學依舊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也是大學生獲得新知的重要渠道。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學生低頭玩手機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思政課堂教學秩序。在思政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利用手機進行問題答案搜索,缺乏對問題的思考,不利于培養自身的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難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增加了教師課堂管理的難度。移動互聯網所具備的便捷性,使很多大學生在思政課堂上嚴重脫離教師的內容講授,大學生思想游離課堂之外,增加了思政課堂教學組織的難度。
1.3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師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學生在內心對于教師的認同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獲得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只有大學生對高校思政教師懷有良好的心理認同的基礎上,才會認真地、積極地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課堂學習并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活動,對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觀點等進行理解和接受。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當代大學生可以便捷地進行思政相關問題的搜索,這與思政教師有限的教學內容形成了鮮明對比,使當代大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大程度降低,很多大學生認為對于思政理論課程,沒有聽課的必要,不聽也可以從網絡上獲取相關的知識,甚至在網絡上搜索到的知識比教師講的知識還豐富。加上網絡豐富的信息使大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和多元化。這使得大學生在思政理論課堂教學過程中與教師觀點不同時,常常提出一些教師難以回答的問題,從而使思政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使學生對于思政教師的認同度降低。
2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分析
2.1 將移動互聯網合理地運用到高校思政理論教學中
首先,因大學生的年齡、好奇心強及自制力差等特點,其在課堂上頻繁玩手機的現象給思政教師的課堂理論教學帶來巨大的沖擊,為此,為了避免其對課堂教學的嚴重不利影響,必須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進行合理控制,對于大學生在課堂上的使用應給予良好的控制,課堂作為學習的重要場所,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合適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移動手機網絡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并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移動互聯網;另外,教師可以將移動互聯網合理運用到思政教學中。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智能手機的普及性,建立微信、QQ、微博學習群,不僅可以及時為學生解決難題,也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2.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綜合素養,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
互聯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料與思政信息與教師有限的思政知識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了提升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權威性,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同時,應加強對移動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學習,將其有效融合進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及時更新知識的結構,時刻保持政治的敏銳性和知識的先進性,吸引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程的學習。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同時,也要對當下的國際國內形勢進行分析,將抽象的思政理論知識與具體的事例進行有機結合,使自己的教學內容獲得最大程度地充實,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思政理論課堂上重新“抬起頭”來。
2.3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創新教、學關系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降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教師在整個思政教學中的作用也逐漸發生著改變,創新教與學的關系非常重要。構建一種以教師和學生互為主體的新型關系,有效激發學生與教師雙方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教學合一。作為學習的主體,大學生應該有效利用移動互聯網對自身的思政知識進行豐富、對自己的視野進行拓展;而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應該有效應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及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地引導與監督,防止大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3 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思政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高校思政理論教學必須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合理應用互聯網,對教與學進行積極改革,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