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
近期,醫藥板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僅有濟川藥業、長生生物、片仔癀等個股相繼創出年內新高,且醫藥ETF也在本周創出歷史新高,這些向好現象的出現,意味著醫藥股目前已成為A股市場的主線,成為主流資金積極配置的核心資產。
回顧醫藥股前些年表現,可以發現出于控費等產業政策導向的考慮,藥品價格持續降低,醫藥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下行。與此同時,醫藥監管政策思路也跟不上全球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導致了副作用不明顯療效也不明顯的神藥、輔藥較多,加劇了醫保、患者的負擔,影響了醫藥類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形象。而隨著我國醫藥行業所處的大的經濟環境于2017年以來出現實質性的變革,即我國經濟增長軌道從原先的高速增長切換至高質量增長后,催生了新的醫藥行業的監管思路,即如業內人士所分析——開啟了一個新的藥監周期。
一方面是加大仿制藥、創新藥的扶持力度,開展了一致性評價以及在醫藥招標過程中加大對仿制藥、創新藥的傾斜力度等諸多政策措施。與此同時,進口高質量的藥品,從外部層面也刺激了我國藥企加大研發力度。日前,我國決定自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對創新化學藥設置最高6年的數據保護期,保護期內不批準同品種上市;對在中國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給予最長5年的專利保護期限補償。如此舉措將使得創新藥具有了高盈利能力、高進入門檻等諸多優勢。在巨大利益面前,我國藥企會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創投資本也會積極關注起處于初創期的創新藥企業。
另一方面則是契合技術變革趨勢,推動醫療信息的發展。據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措施。對此利好消息,業內人士指出,這其中隱含了三個重要信息值得注意:一是醫院的醫療信息系統將進一步建設、完善。如對于從事于醫療信息系統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帶來新的訂單預期,而這也其實正是萬達信息、思創醫惠等諸多個股在本周五早盤大幅高開的誘因之一;二是將大力推行分級診療制度,社區醫院主要針對常見病、慢性病,而大型三甲醫院則有望承擔起研究、急診、大病、疑難等諸多病種,如此的舉措對擁有民營醫院的上市公司帶來利好;三是互聯網醫療,尤其是結合了人工智能的影像診療有望取得突破。
從本周五的股價表現來看,市場參與者對醫藥股的認識有了微妙的變化。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個股在周五早盤高開后就迎來了一輪緊似一輪的拋壓,股價隨之回落。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進口抗癌藥的零關稅,可能會對目前仿制藥為主的藥企產生一定的壓力。因為市場參與者預期患者更愿意選擇進口抗癌藥。
對此,需要從兩個層面去理解。一是最新政策措施的著眼點之一就是鞭策我國藥企從仿制藥走向創新藥。而且,未來在藥品定價方向,也會進一步向創新藥、仿制藥領域傾斜。二是此政策僅僅是局限于抗癌藥,而醫藥領域除了抗癌藥外,還有治流感的、疫苗的、輔藥的、醫療信息技術等等。所以,周五的醫藥股寬幅震蕩,很可能只是短線多空雙方的一次較量而已,只是醫藥股上升途中的一次籌碼交換引發的短線震蕩而已。
因此,建議市場參與者利用此次震蕩,積極調倉。一是在仿制藥、創新藥已經積極布局的醫藥股,恒瑞醫藥、復星醫藥、麗珠集團,港股的綠葉制藥、中國生物制藥等等仍可跟蹤。二是圍繞創新藥、仿制藥產業積極布局的相關上市公司,比如說在醫藥輔料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山河藥輔、山東藥玻,從事于CRO的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等。三是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方面。比如說安科生物、金域醫療、基蛋生物、貝瑞基因等。四是在醫療信息領域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相關個股。這可能也是未來受益于我國醫藥制度改革的一個細分產業,原因在于醫療制度的重構,將帶來醫院、醫保等諸多機構之間的醫療信息軟件的更新、安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