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海
本周上證轉債漲0.28%、中證轉債漲0.14%,深證轉債跌0.1%。個券方面,寶信轉債漲3.78%,漲幅最大;因PPP規范清庫,鐵漢轉債跌3.8%、萬信轉債跌3.32%、眾興轉債跌3.26%。新上市轉債方面,星源轉債和長證轉債上市,上市首周分別漲17.42%、6.157%。可交債窄幅震蕩為主,石油價格上揚,17桐昆EB漲2.8%,17中油EB漲1.61%。
一級市場方面,證監會核準新鳳鳴、高能環境、威帝股份轉債發行,核準中國化學股東公募可交債發行;聯泰環保、嶺南股份轉債發行方案獲發審委通過;聚燦光電、瑞豐光電、康隆達、溢多利、冰輪環境、天邦股份擬發行可轉債。
“兩會”后,轉債供給逐步放量。2018年至今,共有52家上市公司發布可轉債發行預案。迄今,發審委共審核通過21家,其中“兩會”后至今8家;證監會批準發行同樣為21家,主要集中在1月和3月后。可交債方面,預案發行18家,核準發行3家。
條款博弈需謹慎。藍色光標變更募投項目延期,備受關注的藍標轉債最終未在4月觸發附加回售條款。11日,藍色光標發布公告稱,為促進公司業務的長遠發展,合理有效利用募集資金,將此前整改報告中“于未來6個月內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變更為“于2018年12月31日前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藍標轉債在募集資金說明書中表示,一旦變更募資投向,將觸發附加回售條款。即使不在回售期,可轉債持有人也享有一次回售的權利,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按照面值加當期利息回售給公司。
因此,這次延期變更募投項目無疑推遲了回售的觸發。回售條款是上市公司轉債的“禁地”,只要條件允許,很少公司會回售。“逢回售,優先下修”成了市場潛規則。目前藍標轉債已經觸發下修條款,隨著回售的推遲,下修條款的博弈也將推遲。
從一季度表現看,雖然轉債的表現好于權益類資產,但大部分轉債表現平淡,僅少數轉債表現不錯。隨著轉債供給增加和權益資產的不確定預期增強,未來市場很難有較好表現。但債券市場表現強勁,轉債的債底屬性增強,更為抗跌。整體建議關注權益類市場走勢,加大個券篩選,采取有業績支撐和估值不高的“雙輪驅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