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琴
二級市場上“衛星導航”概念股的躁動引人關注。實際上,綜觀現有信息及各類研究資料,無論是從外部環境還是內生因素看,2018年都稱得上是“北斗導航”產業大年。
從宏觀環境看,“中國制造”必須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的趨勢已獲一致認同,“衛星導航”產業在軍民領域應用均較為廣泛,且關系軍隊國防、信息安全等關鍵領域,長期看很有國產替代的必要性,故該領域向來支持政策不斷。而由美國掀起的中美貿易戰,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外部壓力與動力。
從產業發展現狀看,當前北斗三號在技術成熟度上正直追美國GPS,具備了國產替代基礎。具體看,其定位精度已從10米提升到2.5-5米的水平,且近期通過驗收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項目一期,已可以實現在中國21個省份提供實時動態厘米級精準定位服務。根據北斗三號工程規劃,預計2020年將發射共35顆衛星,實現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為達成此目標,2018年全年將發射18顆組網衛星,相當于北斗1號、2號工程發射的衛星總量。
從企業經營狀況看,產業鏈公司開始步入業績收獲期。2018年中海達一季報同比增長310%-340%,啟明信息增長35%;訂單方面也多有斬獲。近日,海格通信收到特殊機構客戶簽訂的訂貨合同,金額1.29億元。從二級市場表現看,北斗導航指數近兩年調整幅度已接近50%,估值上已具備一定吸引力。
當此大年之際,于投資而言,可以適當關注行業龍頭及在細分領域應用中有實質性項目落地的標的。合眾思壯具備從芯片、板卡到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在測量測繪、精準農業等領域有突出優勢,且有在公安、機場調度等系統多點布局。中海達與南方測繪、華測導航在測繪領域的市占率合計超過90%,也有布局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等業務,并成功研制高精度板卡等產品。此外,海格通信、中國衛星、北斗星通等也屬于產業鏈中頗具優勢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