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東縣水產總站
(2018年9月7日)
雞東縣位于我省東南部,全縣耕地面積150余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萬畝,是我省水稻種植主產區之一和國家級產糧大縣。近兩年來,我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水產養殖與水稻種植融合發展。2017年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3個,面積2500畝,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今年建設主要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5個(魚稻3個),全縣有示范面積5500畝,比2017年新增示范面積3000畝,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500萬元,促進稻農近50戶實現提質增收。
一、建立機制,強化服務
一是領導重視。2016年為了推廣實施稻漁綜合種養,我縣漁業部門多次主動向縣政府主管領導溝通匯報,得到了政府主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政府常務會議上專題研究,成立了由主管縣長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研究制定了《雞東縣2016-2019年度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形成了由縣政府牽頭,漁業部門具體負責,鄉(鎮)政府主抓,村級宣傳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全面推廣實施稻田漁綜合種養。二是抓好服務。自開展稻漁綜合種養以來,我們共舉辦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人數200余人次。年下鄉技術指導50余次。我縣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加快推動了全縣稻漁綜合種養健康發展。今年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面積比2017年增加3000畝,其中魚稻增加1800畝,并在示范區安裝了互聯網監控設備和氣象智能設施,實時監控,很好地發揮著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二、加大支持,典型引路
雖然稻漁綜合種養是技術成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好項目,但我縣廣大稻農認識程度還不高,為了提高稻農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積極性:一是加大扶持。幾年來,政府先后投入近10萬元,扶持稻漁綜合種養工作。2016年,縣政府組織漁業部門和水稻種植企業到遼寧盤錦、佳木斯郊區、樺川縣等先進地區去觀摩學習。學習回來后,我縣一家農業企業主動承擔150畝水田的蟹稻綜合種養試驗任務,通過企業的精心管理和漁業部門技術指導,當年企業的試驗田就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水產品每畝增加收入達300多元,水稻畝增收850多元。二是加大示范。2017年該企業與一家家庭農場合作,共同在600畝水田開展蟹稻綜合種養,水產品當年增加收入22萬元,水稻增加收入70多萬元。通過典型的示范引領,我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017年增加2350多畝,2018年又增加3000多畝,有20多戶稻農積極加入到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當中。
三、加強合作,科學管理
為實現稻漁綜合種養最大效益。一是引導企業創新機制。在經營和管理上改變了傳統的單打獨斗模式,采取全方位多種模式、多種形式、強強合作的辦法,開展稻漁綜合種養工作,讓農業生產企業專心生產經營,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二是引導場戶合作。積極引導稻漁綜合種養企業與有實力、有經驗、有意愿的家庭農場、水稻種植大戶合作,共同發展,實現共贏。我縣順發米業有限公司與雞東縣思達家庭農場的合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合作共同開展蟹稻綜合種養,在示范區管理上由思達家庭農場具體負責,而企業重點打造自身品牌,積極開展宣傳和市場開拓,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美譽度。
下一步,我縣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學習兄弟縣(市、區)先進經驗,立足現有稻田資源,進一步加大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力度,積極引導,擴大實施面積,促進我縣稻農提質增效、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