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黑龍江省首次江鱈增殖放流活動在湯原縣永久村湯旺河江段舉行,這是黑龍江省首次開展冷水性魚類江鱈人工增殖放流,共1.2萬尾規格在5cm以上的江鱈放入湯旺河。此次活動由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主辦,佳木斯市漁政局、湯原縣農業局協辦。增殖放流儀式由佳木斯市漁政局局長謝剛同志支持,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站長張振立同志宣布黑龍江省首次冷水性魚類江鱈增殖放流活動開始。佳木斯市農委、湯原縣農業局等領導參加了增殖放流活動,湯原縣公證處予以現場公證,佳木斯市電視臺、湯原縣電視臺進行了現場采訪報道。
江鱈為鱈科魚類中唯一的淡水魚類,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生物學價值的珍貴魚類。近年來,由于過渡捕撈和水域環境變化,江鱈群體小型化非常嚴重,其資源衰退,數量日趨減少,分布區域縮小,現已列入《中國珍稀名貴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副站長、研究員王云山介紹,此次放流江鱈在黑龍江省尚屬首次,對黑龍江流域江鱈資源恢復及養護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為保護水生生物的多樣性,2012年原省特產魚類研究所進行了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該所并入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于2016年著手研究江鱈人工苗種培育技術及放流技術,成立科研團隊進行科研攻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成功實現了嚴寒條件下、低溫繁育及培育多種餌料生物的目標,基本掌握了黑龍江江鱈人工培育的全過程。
除了江鱈以外,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增殖保護站在黑龍江中上游魚類保護和資源調查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止目前已先后掌握了大麻哈魚、施氏鱘、達氏鰉、江鱈等多種黑龍江珍稀特有魚類人工繁殖技術并實施增殖放流,已累計放流施氏鱘、達氏鰉等珍稀瀕危魚類幼魚186.42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