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芬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的廣泛實施,社會各界也更加關注學校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學習的核心素養形成起到的影響。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培養學生日益成為熱點話題。本文通過闡述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及有關特點,根據學科素養與核心素養相結合的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其核心素養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課堂教學方法的日益進步,有關部門結合當前形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明確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應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為學生創造可以全面發展的良好空間。近年來,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世界范圍內也引起了較為廣泛的關注。而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也是廣大數學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素養”,核心素養的范疇僅包含學生需要具備的幫助其適應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僅涵蓋了學校書本中的文化知識,還包括各類實用性技能,社會技能等,強調個人的自我修養。核心素養不僅將學科作為基礎,同時也對于決定個體能否適應未來社會生活以及能否良性發展的素養進行關注,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等特點。良好的核心素養有助于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更能為其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科素養與核心素養相結合
對于學生而言,學科素養的培養必須牢牢以教學課程為依托,但是并不代表課堂上形成的學科素養對學生的日后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學校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立足學情,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有效開展高質量的學科素養教學。此外,學校還應意識到良好的學科素養有助于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定條件下,學生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學科素養轉化為自身的核心素養,使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科素養能夠被學生內化為自身核心素養就成了關鍵所在。
三、培養途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有兩個必要前提,首先,必須全面了解核心素養的特點,其次要立足學科,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狀況,制定適合本學科的培養計劃,從而使學生的學科素養與核心素養都能得到提升,使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獲得全面發展。
1.理論聯系實際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復雜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價值。從而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進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各種教學方法中,創設情境法和探究式教學法對于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更為有效。
在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進行教學時,在教學過程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置于一個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環境之下,讓在學生比較熟悉的環境下解決問題,不僅能夠增強教學的帶入感,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日程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由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相互討論或者師生合作進行探究,通過教師無形的引導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兩種方法都可以起到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培養的良好效果。
2.數形結合思維
教師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將抽象的數學元素建立在較直觀的實體圖形中,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提升,為學生養成圖形思維、邏輯思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數形結合方法進行合理地應用,從而使小學數學中的抽象問題與實際生活相關聯。例如在講解絕對值概念時,可以通過提出“家住在學校的哪一邊?”、“距離學校有多遠?”、“開往不同方向的兩輛出租車行駛的路程”等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紙上畫出數軸,通過數軸上點的距離為學生引出絕對值的含義。讓學生利用直觀的數軸上真實的數據比較大小,從而體現絕對值的幾何意義。諸如此類的設計如巧妙地應用在日常教學中,定能達到“授之予漁”的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快速的對所學知識擁有更好的理解,從而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在此期間也使其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3.根據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素養
現階段,教師進行小學數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身素養,使學生能夠應用自己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對數學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中的新內容與舊內容進行聯系。在教學中,要事先對課本進行解讀,挖掘課本中的學習要點,從而通過數學教材及教案,找到培養學生的核心要點。例如:教師在講解《正方形》的課程時,首先教師應將主要的知識進行列出,寫個基礎教學的教案,能夠讓學生從理解什么是正方形到能夠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并能夠解決相應的應用問題。為學生講解正方形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圖形觀念,對題目的解決方式以及相應的思維模式。通過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學生可以掌握數學的圖形思想,養成學生自己學習數學的習慣,形成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4.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所以教師具有較高的思緒素養以及職業素養是必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也能夠影響學生的個性及品行。所以,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最重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不斷進行總結與思考。現階段,教育是“以人為本”,這也是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重視。例如:在學習乘法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同學互相出題與答題,從而強化學生的乘法運算能力,使學生能夠對乘法運算脫口而出。在課堂的分組模式進行時,能夠使課堂教學環境和諧友好,也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小學生和諧互助的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5.注重課程之間的整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對課本能夠進行講解是不夠的,也要對數學問題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將數學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對相應的課程知識進行填補,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程的綜合性較強,除了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還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與提升,使學生成為綜合性人才。例如:在講解《圓的認識》時,引導學生認識圓后,還可以畫出與圓相似的圖形,如:橢圓、球體,從而對學生的知識面加以拓展。并且要求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圓、橢圓等進行辨別,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具有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6.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持之以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不能僅僅憑借一節數學課來進行,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與努力,對學生一點一滴的滲透,在課堂中滲透、在生活中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發現學生的特性,從而采用不同方式引導學生進步與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以年級為集體舉辦數學競賽,趣味問答等活動,增加學生的知識認識,讓學生參與到數學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各類問題時更為得心應手,目前,廣大教師及有關部門都在對這一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經驗,對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等途徑加以總結,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廖群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92.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吳正憲老師“小數除法”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16(21):3-5.
[3]陳莉紅.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里程碑上的數”為例[J].江西教育,2016(2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