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摘 要】建構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各種建構材料,運用思維、想象和動手操作,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它集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構材料是建構活動的基礎,是游戲中的重要介質,材料將幼兒的想法與操作聯系起來。建構區材料豐富多樣,如何科學合理地投放、使用材料對于幼兒建構游戲水平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以主題建構“我們的家園”為例,觀察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對于材料的使用,并分析探究更為適宜的材料投放方式。
【關鍵詞】中班幼兒 建構游戲 材料使用
一、現狀分析
在進行了主題《我生活的周圍》課程的學習后,幼兒對于周圍的人、事、物都有了更加細致地了解,樂意探究我們生活的周圍有什么。針對這一教育契機,我們開展了以“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建構活動。在過程中,幼兒從最初嘗試,經歷失敗到通過觀察學習關鍵經驗再次嘗試,再到不斷更新創意,產生新的材料需求。分析情況如下:
1.幼兒對材料的選擇受其熟悉程度的影響
在“我們的家園”建構游戲中,觀察者觀察到:孩子們第一次進行“我們的家園”建構時,大部分的孩子使用了“紙箱”“疊杯”“紙管”這類平時建構游戲中接觸較多的材料。而對于邊上材料框里投放的“布”“PVC管”“泡沫板”等,使用的孩子相對較少。對于熟悉的材料孩子們能很快進行建構,拼搭出形態各異的作品,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材料框中許多投入的材料收到冷落。
2.材料區內材料過多導致幼兒選擇困難
隨著游戲的不斷進行,投入的材料越來越多,而幼兒的材料選擇也出現了兩極分化,一部分幼兒每次都只使用同樣種類的幾種材料,不去嘗試新材料,拼搭的作品也沒有變化;另一部分幼兒每次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組合,每次的作品都不一樣,但是缺少連續性,難以拼搭出一個完整的連續的作品。
3.生活化為材料的使用提供新方向
在建構游戲的后期,幼兒的作品越來越傾向于生活中的物品,而不局限于“城堡”、“圍墻”、“道路”。他們的創意來源于生活并且用材料框中的材料將生活中的事物表現出來。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也使幼兒能夠更多地觀察到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并利用自己的想象創造能在建構游戲中表現出來,生活化和游戲化得到了更好地結合。
二、改進與思考
1.熟悉易操作的材料率先投放
材料的投放講究層次性,要根據幼兒不同的游戲進程進行投放。由于擔心第一次是因為材料不熟悉影響了材料的選擇,在第二次實踐前,教師特意在游戲前先對目前投放的材料進行了介紹,這次雖然有部分幼兒選擇了嘗試新材料,但是能拼搭出內容的較少,大部分處在嘗試階段,并且在游戲結束后因為拼搭不出作品而有部分幼兒感到挫敗和沮喪。
對于幼兒來說,可控性強,減少了材料使用過程中的“麻煩”和“困難”。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時,優先選擇的都是自己熟悉的,較易操作的材料,那么作為游戲支持者、材料提供者的教師,考慮將幼兒熟悉的、易操作的材料作為基礎材料率先投放,適當減少前期投放材料的數量,這在建構游戲的初期可以為幼兒增加創作的信心,并且能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建構”這一環節上。
2.“更新”不等于“除舊迎新”
建構區材料的投放一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過去的建構游戲中,教師常常會在過程中慢慢淘汰一些幼兒不常用的材料,以便投入新材料。但是慢慢地在建構的過程中,觀察者發現,幼兒的需求變化不是單一的曲線,他們對于材料的需求隨著創作的時機、即時的創作思路、創作時的環境等等而不斷地在改變。材料的需求在不斷更新,這些之前被冷落在角落的材料在幼兒出現新需求時又會成為炙手可熱的“寶貝”。因此只要是符合幼兒階段需要的材料,我們都應及時更新,而不應該局限于不斷提供新材料。這個關鍵點還是圍繞在“幼兒的需要”上。
3.讓材料在作品中回歸生活
材料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家園”建構游戲中,我們的材料大都來源于生活:廢舊的牛奶盒、廢舊的奶粉罐子、這些材料都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孩子們一起收集的,通過簡單的包裝,又成為了我們小朋友建構游戲中的寶貝。但如果只會將這些材料簡單地搭建,似乎還有些不夠,再挖掘一些,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筆者在一次建構游戲中觀察到:一位幼兒拿了好幾個奶粉罐頭堆在地上,又跑去材料框里取了兩塊長長的木板。現將奶粉罐放倒在地上,又將木板放了上去。接著他又取了三個奶粉罐,將他放倒并排放在一起,又放了一塊木板上去,做完之后幼兒坐在上面左右扭動了一下,招呼伙伴們過來一起玩。游戲結束后, 筆者詢問了幼兒當時搭建的想法。幼兒回答到:我想給我們的小區做一個游樂園,里面有很多玩的東西。(那你今天做了哪些游樂設施?)幼兒:我今天用奶粉罐和木板先做了一個蹺蹺板,不過上面不能坐太重,太重了就會壓扁。然后我做了一輛滑板車,下面的輪子我用了奶粉罐來做,上面有塊木板,大家都很喜歡這輛車,明天我們還要做更多呢。
這名幼兒的嘗試后,大家對于這個材料產生了新的興趣,并且迸發出越來越多的創意;用布料做的小床、用飲料瓶和泡沫板拼搭起來的餐桌。這些材料不再是作為磚塊、屋頂而存在了,他們與孩子們的生活貼的更近了。讓這些生活中的材料在幼兒的作品中又回到了生活,不僅能開拓幼兒創作的思路,還能鍛煉幼兒細心觀察的品質,對幼兒的游戲體驗更有意義。
三、結論與思考
建構游戲材料豐富多樣,越來越多的教師都意識到了材料投放要因時因地、根據幼兒的需求來進行,但是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還是容易出現初期材料投放過多、忽視“舊”材料的新用法、脫離生活實際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我們教師平時細心觀察、認真體會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將理論投入實踐,不斷去挖掘幼兒建構材料的新玩法、鼓勵幼兒進行新嘗試。同時,尊重幼兒不斷發展的新需求,及時調整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日益增長的游戲需求,增強游戲體驗,提高游戲水平。
參考文獻
[1]董旭花,幼兒園創造性游戲區域活動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
[2]陳麗,開展中班建構游戲點滴嘗試[D] 亞太教育 2016
[3]胡瀟青,幼兒建構活動評價初探[D] 讀與寫雜志Vol.14 No.12 2017
[4]賴玉珍,建構游戲材料投放的探究[J] 探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