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
【摘 要】本研究使用觀察法對幼兒園中班37名幼兒在游戲中的合作意識的現狀及其原因作了研究,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占主體地位,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包括了生活游戲、表演游戲等等。在許多種的游戲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運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行動來觀察中班幼兒在游戲中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中班幼兒;游戲;合作意識
合作行為是研究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鑒于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合作行為的培養對學前兒童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就在游戲中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合作行為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綜述。游戲是幼兒最喜歡、最愛玩的,幼兒通過游戲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在某些游戲中需要幼兒互相合作才能完成游戲。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于合作意識都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合作游戲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通過創設多種多樣不同的情境,讓幼兒在多種多樣的情境游戲中獲得和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環境這一資源,組織和引導幼兒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充分發揮環境的作用,避免資源浪費。新《綱要》中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通過創設各種的情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是否有合作的意識。例如:在建構游戲(兒童樂園)中,需要一組幼兒(6名)合作搭滑滑梯。在搭滑滑梯游戲中,需要幼兒分工合作,誰搭底座,誰搭滑梯,誰搭扶手等。為了讓幼兒更加明白自己的工作,在游戲時教師給每桌幼兒提供一張記錄表,記錄誰搭底座,誰搭滑梯,誰搭扶手等;一張小小的記錄表讓幼兒自己商量分工合作。這樣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創設多種合作型的游戲,鼓勵幼兒自主自愿進行合作
教師如何合理的創設各種需要合作的游戲對幼兒是否愿意主動與其他小朋友合作玩游戲,游戲的種類有很多,可以分為:建構游戲、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生活游戲等。每種游戲都有它的玩法,游戲必須要小朋友們合作才能完成游戲。幼兒的合作意識是主動還是被動在某些的游戲當中就可以體現出來。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需要搭建一種游樂設施,這個游樂設施既可以一個人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搭建。雖然教師在交代規則時說過小組共同搭建,但是在分工搭建的時候會產生分歧,有的小朋友都想搭底座或是都想搭同一部位的零件。這個時候,是幼兒自己主動商量好還是需要教師進修調節需要看情況。有的小組的小朋友不需要老師幫忙就可以自己解決而有的小組的小朋友則是需要老師的幫忙才愿意分工合作;甚至有的小朋友有了老師的幫忙還是不愿意與其他的小朋友們合作。像這樣的情況在游戲中也是經常可以見到的。
三、開放性的游戲,引導幼兒自主自愿進行合作
(1)游戲是快樂的:它滿足兒童強烈的身體活動的需要,幼兒游戲的目的存在于主體內部的需要,它是非強制的,只要讓兒童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和可能,由兒童決定游戲的進程和節奏,才能保證游戲的本質。正如埃里克森所說:“自由在何處止步或被限定,游戲在哪里終結?!?/p>
(2)游戲是充滿幻想的,游戲被兒童“假裝的”、“不是真的”詮釋著,他們在游戲中充當真實生活中還不可能扮演的角色,在幻想中體驗角色的語言、行為和情感。對現實生活中各樣角色的期望,讓他們在各種游戲中體驗著他們想要扮演的角色。
(3)玩具是兒童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兒童的教科書,玩具的形象具體、色彩斑斕、幽默滑稽,豐富著幼兒的感知和情感。玩具的多變和可操作,激發著兒童的探究和運動,玩具源于生活和自然,傳遞著社會和自然的法則。玩具的自由操弄,滿足著幼兒的心靈渴求,玩具的這些特性決定其使命是幫助兒童最快、最好的發展。例如:有一次,在一次區域游戲中,老師將一個新的玩具拿出來,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們都很興奮看到有新的玩具。在介紹玩法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爭著搶著看著;希望老師會請他們來玩。到邀請小朋友們玩的時候老師只有請2個小朋友們來玩,說其他要玩的小朋友要經過他們的同意每次不能超過5個人。在玩的過程中,小朋友都很遵守規則,與其他的小朋友都能很好的進行合作。
(4)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游戲的知道,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合作意識的研究教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當中,以一個游戲參與者的身份融入到幼兒當中與幼兒進行互動。在互動中觀察幼兒的各種行為、語言等等。觀察幼兒的合作意識除了一個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當中去以外,教師還可以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在一旁指導。游戲的指導方式有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兩種。在不同情況下,進行不同的游戲所使用的指導方式也不相同。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我們讓幼兒玩小吃店和理發店。游戲開始了,小吃店的客人很多,可是理發店里洗頭工的生意不怎么好,于是我就上前去說:“你好,我要洗頭請問你可以幫我洗頭嗎?”就是這個樣子讓這個洗頭工有事情可以做,又可以觀察他們的各種行為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作為教師,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融入到幼兒當中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又可以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給予他們幫助、適當的指導。從而讓幼兒們更好的繼續游戲下去,又可以更好的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四、培養中班的合作意識
合作是指為了共同目的的兩人或多人,兩個集體或多個集體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務的行為。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是為了在與逐漸克服幼兒以自我為中心關心他人,養成一種協商合作的習慣,親近集體和社會。在幼兒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群體氛圍,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在游戲中,幼兒的不合作現象很多,大多數的幼兒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有的小朋友就在班級里人緣很好,許多的小朋友都愿意跟他玩;而有的小朋友就很喜歡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肯把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如何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是教師的本事。教師可以創設多種需要合作的游戲,增加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例如:表玩游戲《金色的房子》這個游戲就需要小朋友們共同合作才能完成這個游戲,除了要求小朋友們要熟悉故事內容以外,每個小朋友們之間的配合好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演結束時,我們會請當觀眾的小朋友說說剛才表演的小朋友們表演的好不好?為什么?在表演的時候你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你會怎么解決它?等等。通過小朋友們之間的交流讓他們發現到問題,讓他們明白只有互相合作,這個表演游戲《金色的房子》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把它演好。通過多種的游戲來培養小朋友們的合作意識,是可行的。
游戲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最受小朋友們的喜愛。讓小朋友們在游戲當中建立起合作的意識,能有主動合作的行動;在這樣的環境中,小朋友們就慢慢的建立起了合作的意識讓小朋友們養成一種協商合作的習慣,親近集體和社會;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創設一個好的合作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培養小朋友的協商合作能力。在游戲中有意識的對幼兒施加一定的教育影響,來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一個途徑。
五、榜樣的作用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為幼兒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
教師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幼兒,主班老師于配班老師之間是否協商合作。教師與保育員之間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這都會給幼兒產生一定的影響。身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要為小朋友們樹立起一個榜樣,小朋友們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著我們老師;我們必須為幼兒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總之,通過游戲,用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方式來培養小朋友的合作意識,引導他們親近集體、親近社會。讓小朋友們贏在起跑線上,為他們在今后的道路上打下基礎。保持一顆純真童趣的心,是我們身為一個幼兒教師的共同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2]龐麗娟,秦旭芳.《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1999(9),P67.
[3]孫云曉,鄭新蓉《21世紀教師與父母必讀》[M]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4]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