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豐
【摘 要】高中生物課程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在高考中作為必考的科目,對學生是否能進入一個理想中的大學至關重要,而且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促使他們將來能夠進行生物科學的研究工作。提高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效率是教育學者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教育事業在近幾年來不斷地改革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探究性教學就是新型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如何運用這種探究的方式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是老師與學生們一起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研究
一、探究性學習有何意義
學生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者從自己的課業中發現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自己解決了疑問并從中獲取了知識,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探究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實驗也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生物課的一大特點就是要進行很多的實驗,從實驗中尋求真理,得出結論。因此探究性的學習對于學生是很重要的,探究是學生走進生物課大門的一把重要的鑰匙,是認識生命世界的有效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探究的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生物科學素養,這也符合教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二、探究性學習的幾種類型
1.生物史的探究
在對生物的發展史進行研究時我們主要看的是生物的研究方式以及進行實驗的方法的探究。通過一些經典的問題講述生物科學的發展,體會生物學先輩在進行實驗時的艱苦,有時候一個實驗就要窮其一生的時間來進行,但他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毫無怨言的走著,即使是受到眾多的非議,要明白我們現在實驗的簡單方法是經過好幾代人的辛苦換來的。在進行研究時,我們要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真理的探究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要有批判的思維,沒有成功的實驗并不代表是不存在的,科學實驗中罕見出現的結果并不能完全被否決掉。
2.實驗的探究
生物課程是實驗作為依托存在的一門課程,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實驗,在傳統的生物課實驗中學生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實驗,然而學生存在的疑問沒有得到解決。探究性實驗注重的是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實驗問題,從而提高動手與科學探究能力。例如:高中課本《分子與細胞》中有“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在進行實驗時我們可以把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做酵母菌在不同氧氣濃度下的呼吸方式,通過實驗的現象得出實驗結果。
3.調查探究
生物課所研究的生命對象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之中的,除了教材上所介紹的實驗內容之外,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也可以用生物學的知識來進行解答。在走出課堂離開了精密的實驗器材之后,我們通常采用的社會調查的方法。在調查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觀察、調查、測量數據、篩選、整理、分析這些方面的能力。
三、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
1.提出問題
在做一件事情時,第一步是要弄清楚我們做這件事情是因為什么,有何目的,問題的提出就是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而作為以教授知識為主要目的探究性學習來說,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利用起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一個班級里存在著許多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接受習慣,而且學生的自身能力程度也有高有低,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大多數學生的認識規律與發展水平,問題要由易到難的逐層展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去。
2.做出假設
在了解了問題之后,根據我們掌握的現有的知識就可以做出大膽的猜想,猜想不能是天馬行空的亂猜,要具有可行性,在現有的條件下可以完成。在沒有特別符合實驗的假設時,老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提點,引導學生盡可能多的提出假設實驗,對問題的解答提出合理性的解釋。
3.進行實驗
在提出了問題與假設之后我們就要進行實驗了,在設計實驗方案時一定要對照著這幾個原則來進行設計,第一,我們所設計的實驗一定要在現實中能做出來,具有可行性;第二,實驗的步驟與操作要盡可能的簡單,工具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獲取的,經濟實惠的。第三,要進行多次重復實驗,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得出的結論能夠經得起推敲。
4.分析結果
從實驗中我們能夠得到大量的實驗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從中篩選出可以用來得出結論的數據,排除無用的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找尋規律,結合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把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
5.評價與交流
把自己或者本小組進行的實驗做成書面報告的形式在班級內進行展示,看看其他小組如何評價,并與其他人交流。
四、結語
在新型的探究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質量不斷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自我創新和動手的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這樣的學習與教育的方式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全方面的人才。探究性學習對社會教育的進步起著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殷玉芬.初中生物探究教學的探索與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