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華
在學習活動中,語文學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從小學入學到高中畢業的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相伴始終,從不間斷,并且占用了最多的學習時間。然而,長時間的語文學習并未能夠取得相應的回報,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和語文學習習慣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如人意,語文素質日漸滑坡,這一投入與產出嚴重相悻的現象,給語文教育工作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惑,同時也撥引起了語文教學界同人的高度重視。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能力的核心因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自學方法,才能自主地進行自學活動。因此,要培養自學的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思考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么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F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在我看來,如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應著重從老師和學生自身兩方面考慮。
從老師的角度,應從以下三方面幫助學生學習語文:
1、明確意義,培養興趣。
2、寓教于樂于一體的教學方式。
3、建立激勵機制。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笾醇礊楹螌W,學什么。
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興趣,為學生樹立長期學習語文的觀念,讓學生切實了解為什么學語文,學語文有什么重要的意義。我的一位教英語同事曾赴英國進修,進修期間,學校常組織來自各國學生的聯誼活動。中國學生通常是表現最差的。唱歌跳舞對于外國學生尤其歐美學生不是難事,他們的文化歷史塑造了熱情浪漫的性格,不管好壞都會上場展示自己。中國學生表演本就不在行,雖然中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很受歡迎,可惜中國學生講不清,道不明,即使講了也沒有一點自己的理解,聽的外國朋友一頭霧水。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的龍的傳人,對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理應傳承,更應飽含自豪之情的理解研究。作為老師,對于語文教學,首先要為學生明確思想,端正他們的態度,指引方向,講述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
其次,作為引導學生步入語文學習正軌,深入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內涵,探討研究世界語言文化歷史和發展方向的指路人、帶領者,語文教師應該從自身提高素養,提升文化底蘊,同時,開發探求出一種寓教于樂于一體的,吸引學生投身語文學習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中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體會人物內心,揣摩角色情感變化;讓學生根據詩詞意境畫出圖畫,與作者跨時空的共同分享詩詞意境;讓學生通過歌曲來背誦詩詞,優美的曲調幫助學生記憶詩詞,朗朗上口的歌詞更能幫助提升學習興趣。好的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語文學習也是一樣。
再次,語文學習,需要老師能夠在班級或是家長能夠在家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還記得我在第一輪執教時,曾建議學生們利用暑假時間整理自己的優秀習作,開學時以自己整合成一本文集的形式匯報成果。當時彩色打印技術還不普及,孩子們大多都是自己用彩色鉛筆繪制的封面,裝訂成一本本精美絕倫的個人作品集。這些發行量僅有一冊的“孤本”在家長會上展出,同時還評選出最有創意獎,最佳設計獎等多項獎項,并頒發獎品。這樣一來,學生們熱情高漲,十幾歲的孩子,都希望能在家長會上一展自己的風采,拔得頭籌,一時間,掀起了一個語文創作、寫作的浪潮。不論結果,單單是參與活動的勁頭,已經讓人吃驚。這是對學生一直以來語文學習的肯定,是對他們最好的獎賞,讓他們知曉文章沒有白白創作,枯燥的背誦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學習語文,是快樂的,是浪漫的,是有回報的。另外,應該鼓勵學生多多向報社、期刊投稿,這不但是對學生自身語文修養的塑造,更是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還記得班里一個小女生第一次拿到報社支付的30元稿費,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她說她得知自己寫的東西也能刊登在報紙刊物上,可能有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人看過了她寫的文章,她是多么希望馬上提起筆,再次創作,讓那個名字在讀者眼中從陌生到熟悉。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多參加各種征文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及語文基礎知識競猜活動等,通過各種渠道,各個方面,全面迅速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應該從以下幾點注意培養自己的語文學習興趣:
1.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思想,了解語文學習重要性。
2.從感興趣處入手,由淺入深,逐步提升。
3.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流行樂壇紅極一時的組合SHE有一首歌叫《中國話》,里面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在這樣一個學習中國文學的浪潮之上,作為中國人,除了感激先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更應無比自豪。從古代文學中了解中國歷史,從現代文學中展望文化發展,博大精深的文化,完全融入到一本本方塊字里,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感覺,每次捧起沾滿墨香的書籍,那穿越歷史的厚重感,總是讓人怦然心動。往小說,學習語文為了將來文章流利,表述清楚,為了在領導老師面前生得一張好嘴,一雙好手;往大說,學習語文,不單單是對本國文化的熟識,更是對文明發展大趨勢的了解掌握。這種文化底蘊的積淀,必將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為學生開拓出更加寬廣的道路。
作為學生,不應該把語文學習當成任務,要知道,這只是充實人生,豐富自身知識寶庫的必然階段。對于語文學習,首先應該從自身著手,找到對于語文學習的感興趣點,然后由淺入深學習。例如,如果某生對小說感興趣,那就從小說入手,逐漸轉變到閱讀中篇和長篇小說,然后是文集和其他書籍。通過最初的對文章內容的興趣,逐步轉化成對文字運用,對描述方式,對寫作手法的欣賞和學習。好書不怕多讀,知識不怕多學。通過長期的習慣養成,一定會培養出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
曾經有人說,一項工作堅持21天,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對于這點,我不敢確定,但是我知道,一種習慣的養成,一定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一種好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形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這不但有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更能夠幫助我們快步前進,在收獲豐富知識,汲取新鮮養料的道路上產生更大的加速度。在學習中,要經常懷揣發現問題的心,在閱讀、聆聽過程中,細心查找問題,搜索自己的知識漏洞。要學會使用筆記,養成記錄問題和答案的習慣,這樣以后再次出現相關問題就會很快得到解決,同時在日常閑暇時光,可以經常翻看筆記,回味和鞏固知識點。另外,還要多多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路,不隨波逐流,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語文知識,是曼妙舞女的婀娜身姿,吸引大家競相觀看;語文知識,是盛夏荷尖的剔透露珠,一抹璀璨之光最是讓人心醉。但是,舞女面前有道紗幕,荷塘上頭籠著煙霧,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撥散云霧最好的工具。高速有效的學習方法,將帶領你步入一個全新的,引人入勝的語文殿堂。相信在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語文學習將不再是難事。讓我們不再懼怕語文學習,讓我們在語文知識的海洋里幸福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