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蘭
“長線投資只看性價比,除性價比之外的種種一切可以放棄”。按此邏輯,判斷一家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否足夠低,就是長線投資能否成功的關鍵支點。
本文選取了銀行和地產部分股票,個股的共性在于凈資產收益率基本都在12%以上,投資期限為公司上市首日即買入,持有至今。持有期限內所有股票除了獲得現金分紅外,還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市值增長。本文旨在說明,發現歷史上已經能夠證明足夠優秀的上市公司,買入并持有,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這些收益完全由公司業績推動,可以排除市場波動因素影響。
銀行股主要以PB估值為主。表1中樣本內銀行股截至11月22日的平均PB為0.96倍,剔除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樣本銀行股PB估值為0.82倍。
銀行股在近十幾年內的最低估值出現情況,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出現在2014年,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出現在2016年,其他股份制銀行最低估值出現在今年7-8月。那么2018年的銀行基本面和最低估值所在年份或者說是上一次估值低點所在年份的基本面有何區別?
銀行的“負面”關鍵指標主要是不良率、關注貸款率、逾期貸款率等,這些指標均從2017年開始高位回落。相應地,銀行撥備覆蓋率自2016年年末逐步回升,扭轉過去5年的持續下行趨勢。
(1)在銀行層面:信貸結構優化仍在進行時
5年以來伴隨不良風險逐步暴露,銀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壓縮過剩產能集中的行業貸款占比。前期風險暴露較多的三大行業貸款占比逐年降低。
(2)中觀層面:當前工業企業償付能力具備安全邊際
GDP增速放緩會使得企業經營收入下滑,償債能力也會有所降低,2017年以來利息保障倍數變化驗證了這點。但GDP增速下行不一定產生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取決于利息保障倍數的安全邊際與經濟下行的幅度有多大。相比于2012年的經濟下行周期,盡管當前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利息保障倍數將近3倍。
供給側改革驅動產能出清,2016年以來采礦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杠桿率明顯下降。
(3)宏觀層面:大型企業PMI長期位居榮枯線以上
從平安銀行開始,平安銀行凈值跌破1主要出現在2014年、2016年以及2018年。2014年一季度開始,平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逐季下滑,連續下滑12個季度至2017年1季度;2017年2季度開始增速企穩,并延續至2018年的三季報,并且這種增速向上的趨勢并未改變。其他股份制銀行也是類似的業績趨勢,招商銀行以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基本面更優。
樣本股中房地產企業除了萬科、保利地產最低市盈率出現在2014年外,其他個股最低市盈率均出現在今年。萬科、保利地產2014年的凈利潤增速最低分別為4.15%、0.6%,截至2018年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31.63%、10%,凈利潤增速明顯好于上一輪最低估值當年的凈利潤增速。其他地產公司的估值低點出現在今年,但業績仍是穩中向好,因此性價比較高。房地產行業天花板并不會阻礙房地產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龍頭地產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