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楊代蓉
摘要:濫用獸用抗生素會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人類健康都帶來巨大影響,特別是引起細菌產生耐藥性,導致細菌致病性增強,增加疫病的防控難度,增加治療成本,最終影響經濟效益。現通過對獸用抗生素的分類、使用現狀以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述,闡述濫用的抗生素的危害,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為畜牧業的更好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獸用抗生素;應用現狀;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S859. 7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132-01
1 抗生素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
獸用抗生素臨床實踐表明,在對畜禽疫病做出正確診斷的前提,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治療效果最好的藥品,根據藥物在畜禽體內的半衰期確定用藥劑量和療程。按照藥物的特性、劑型、患畜畜種、病情及病畜禽的食欲和飲水等情況確定給藥途徑。在治療混合感染病癥時,進行聯合用藥時,還要注意遵循藥品配伍禁忌,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獸用抗生素還具有促進畜禽等動物生長的功效,可通過添加在飼料中,小劑量應用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提高畜禽生長速度,廣泛用在養殖業中。例如,恩拉霉素又稱安來霉素、恩霉素。主要有A、B兩種成分,常用其鹽酸鹽。對G性菌有很強活性,良好改善飼料利用率,毒性低,不易產生交叉耐藥性[1]。科學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才能達到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致病菌耐藥性、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等作用。
2 獸用抗生素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用好抗生素能有效的控制細菌疾病,反之用的不好,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甚至引起病原菌耐藥性,造成藥物殘留等情況。當前,我國畜禽養殖業對抗生素的依賴較為普遍。有相關報道,2013年,中國人使用了16.2萬噸抗生素,其中52%為獸用。為了追求養殖效益,一些養殖場戶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過度依賴抗生素,由于對抗生素缺乏相關知識和危害意識,盲目選擇藥物,不遵循科學的給藥途徑、方式、劑量及用藥時間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藥物治療效果,甚至引起致病菌致病性增強,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用作生長促進劑。長久以來,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特別是中、小型養殖場以及散養戶每年都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用于飼料添加劑,部分養殖戶在為了單純追求經濟利益,違規添加禁用品種的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久而久之,細菌的抗藥性和畜產品抗生素殘留的情況日趨嚴重,對于有些人畜共患的病菌,一旦在動物體產生了耐藥性,人再食用感染此菌而罹患疾病時,由于耐藥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良,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
抗生素仍然作為疾病治療的主要藥物。目前,抗生素仍為畜禽疾病治療的主要藥物,雖然近些年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總體技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仍存在養殖環境落后、飼養管理粗放、防疫水平不高等現象,畜禽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養殖風險依然較大,廣大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存在錯誤的觀念,忽視飼養管理對疫病發生的影響,只要畜禽出現輕微臨床癥狀,就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明顯時,繼續加大藥量長期給藥,引起耐藥菌株的出現,增加病菌的致病性,使得疾病的治療難度越來越大。畜牧業中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以前并不嚴重或較少發生的細菌病現已上升為家禽的主要傳染病,這與長期濫用抗生素有直接關系[2]。另外,目前畜禽疫病的發生多是由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為了盡快緩解癥狀,進行聯合用藥,不按照配伍禁忌的要求進行藥品的配伍,從而導致畜禽發生藥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加快了細菌耐藥性產生的進程,甚至引起病情惡化,導致畜禽死亡。
法律法規不完善。近些年,我國相繼出臺了《獸藥管理條例》、《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全國獸藥(抗菌藥)綜合治理五年行動方案》、《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等法律法規,逐漸形成“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良好風氣。但是,一些地區在抗生素的生產和使用上仍然存在著超量添加禁用品種的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的現象。因此各級職能部門要做好宣傳,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違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執法部門強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生產和使用抗生素的個人、企業要做到零容忍,一經發現嚴厲懲處,絕不姑息。
新型抗生素的研發不足。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之間聯系還存在互相銜接不夠緊密,細菌出現耐藥性和新藥的研發速度不成比例,細菌耐藥性以及耐藥菌株的迅速出現給制藥企業的經營帶來了較大威脅。新研發的抗生素上市后,通常2年就會出現耐藥菌,很快就失去市場份額,一般一種藥物經過5年市場銷售才能收回成本,因此根本不能贏利甚至收不回成本,因此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和生產就受到了影響。
參考文獻:
[1]裴立,張鵬,獸用抗生素應用情況及發展前景[J].價值工程,2014,(26):299-301.
[2]楊華,許冰白,畜禽產品中藥物殘留監控的進展及重要意義[J].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1,6(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