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熱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其國際化進程也隨之加速,在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下,初中學科的英語課堂教學的質態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教師投入對英語學科素養的內涵的探究,以求打造為學生作為人的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服務的英語課堂。本文針對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英語學習真正的發生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地探索。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入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基于不同國情和社會形態,各國專家對其界定不盡相同。華東師范大學的鐘啟泉教授在《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一文中對此有著較為權威詳盡的論述。他認為“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迎接課堂轉型的挑戰,難以繞過‘核心素養這一重要問題。因為學校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國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至高無上的課題,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沒有核心素養,改革就缺了靈魂。”在各國各界呼吁英語課堂改革的當下,繞開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究空泛的地追求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亦或結構上的改變是沒有意義的。根據程曉堂教授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一文中的論述,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包含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筆者以為,將對于學生上述能力與品質的塑造落實在每一天的具體英語教學中,就可以打造課堂改革所追求的高效課堂。
二、實施途徑
1、注重對語篇的深層解讀,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頗為重視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開放性問題。在講授7B Unit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第一課時comic strip部分時,針對Eddie和Hobo的對話設置探討性話題“Is Eddie a good host? Why?”基于充分的小組討論后,部分小組認為Eddie熱情待客,因為文中Eddie交待了“An old friend of mine will come to visit me”以及在得知冰箱中空無一物后主動提出“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我們應當肯定其答案的合理性。然而,其他組則持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Eddie不能算得上一位待客有道的主人,因為在得知只有五元錢的前提下,先問了Hobo“Is that enough for a tin of dog food?”,在得知不夠的情況下,進而提出了“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建議。這兩處充分說明他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并沒有顧及客人的喜好。這種思考邏輯上也是成立的。故此時筆者概括了并肯定了上述兩種觀點,因勢利導地鼓勵學生日后嘗試通過多角度思考以保障答案的縝密性。此外,筆者還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了“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這一英語諺語。
2、有意識地滲透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的介紹,加強學生對跨國文化的理解。
在講解8B Unit5 Good manners 時,筆者通過多個事例對比來凸顯中西文化的差異,比如在中國我們認為詢問他人體重工資以及年齡是無傷大雅之事,然在西方這些話題被視作隱私,是不可以輕易問人的,否則對方會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又或者說在中國收到禮物需雙手接過,且多不會贈物者當面拆開,然在西方就需要當中對方面拆開以視尊重,讓學生理解西方文化,尊重文化差異,最終理解“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這個諺語的真諦。
3、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為自主學習和可持續學創造條件。
對于非重點考試考察項目的音標,筆者花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向學生講解,努力使其掌握48個國際音標的正確發音,編制了元音口訣“音素共計四十八,人人都能學會它。除去元音二十個,剩下輔音二十八。元音又分單和雙,十二個單來八個雙。單元音分為前中后,數字恰好四、二、六;雙元音尾有特色:三[i]、二[u]、三個[?]”,以及輔音口訣“三對爆破,五對摩擦,三對破擦不難發。三鼻、一舌側、兩個半,合起來就是二十八。”掌握好音標能提高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
三、結語
總之,深化課程改革,構建真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有賴于教師自覺武裝和豐富英語學科素養的相關知識,堅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創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八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