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彥
在大學階段的學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有來自于人際方面的疑難、學業上的問題以及未來就業方面的困惑,因此大學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不同學段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良好的疏通,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基于此,筆者特意從“積極調整學生的入學心態”“注重學生入學后的人際交往”以及“全面顧及學生畢業憂慮”這三方面內容切入,針對如何進行具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相應的研究與分析,其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顧名思義,主要是指針對各種心理問題而進行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有利于給予處于心理困惑的人一絲心靈上的甘甜,從而幫助他們“指點迷津”。尤其是在大學階段,學生們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急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與幫助。接下來,筆者將從大學的各個學段管理切入,主要探究一下如何進行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調整學生的入學心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針對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即由他們的心理需求切入,找準心理教育的方向,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具體而言,大多數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普遍難以適應大學的新生活環境,到處都是新的人、新的事物、新的教學模式,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再者,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曾經屬于班上的尖子生,但到了大學后感覺得不到充分的重視,曾經的個人榮譽感也被迫消失。除此之外,部分學生還存在對自己所選擇的學校與專業不滿意的心理,導致他們感受不到大學生活的美好。針對上述情況,教師應當幫助他們迅速調整心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換言之,教師可引導他們以樂觀、積極的正面態度應對陌生的大學時代,以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看待美好的青春校園。
二、注重學生入學后的人際交往,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針對正處于大二時期的學生,教師應當加大對他們人際關系的重視,逐漸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交友圈。具體而言,已經經過一年適應期的大二學生,他們既沒有大一時的誠惶誠恐,也沒有即將畢業時的憂慮與悲傷,有的只是對校園人際關系的困惑。例如,部分學生與舍友會出現各種生活上或者學習上的各種小摩擦、小矛盾,影響宿舍關系的和諧;或者部分男女學生面臨分手或被分手的問題,導致他們長期處于“療傷”時期,不能從失戀的痛苦中掙脫出來;還有部分學生利用微信的搖一搖等平臺而與陌生人接觸并發展成所謂的熟悉,導致被欺騙,甚至遭遇傳銷或被殺的嚴重后果。基于對上述情況的綜合考慮,教師首先應當引導學生對人際關系有一個正常的認知水平,尤其是在面對網上陌生交友時應當時刻保持警惕,防止被騙。與此同時,大學也屬于一個小型社會,各種各樣性格的人都有,如果與他人在發生沖突或分歧時,教師應當告訴他們要時刻保持冷靜、理智的心態,學會運用一些恰當的方法解決,堅決抵制以武力解決。此外,教師在針對失戀的大學生進行教育時,應當指導他們明白戀愛的真諦,教會他們辨別愛情與好感的分界線,同時也讓他們理解失戀并非是一件苦事,它就像矛盾一樣,苦的另一邊便是甜,它的另一邊就是幸事、好事,有利于認清對方的品行,也有利于發掘自身的好處與缺點。由此可見,教師針對處于學段中的學生應當教會他們如何維系好與其他學生的人際關系。
三、全面顧及學生的畢業憂慮,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規劃
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教師應當全面顧及他們的畢業憂慮,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規劃。具體而言,畢業生存有諸多對未來職業規劃與人生走向的疑慮,不知道畢業后該找一份怎樣的工作。與此同時,有的畢業生由于求職失敗,會產生消極退縮的心態,從而逐漸降低對自我的評價,形成自卑的人格;也有的畢業生在擇業時盲目跟大流,沒有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與所讀專業,反而是哪個掙錢多就去哪個;也有的畢業生依賴心理較為嚴重,他們往往想依靠父母的人脈或教師的關系來找工作,而沒有獨立尋求工作的勇氣針對上述情況,教師首先應當鼓勵他們對自己進行一個正確的評價,列出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一個全面的把握;再者,教師應引導他們制定有效科學、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例如,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專業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同時也要從實際出發,摒棄“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不平心理,學會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份職業。最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向心理咨詢機構求助,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做最好的自己。
當代大學生會遇到各種學業或就業上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當發揮好自身的心理引導作用,讓他們以樂觀的心態、頑強的斗志、穩定的情緒、必勝的信念適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校園氛圍與“風起云涌”的社會。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研究—以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SZ151044。
(作者單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