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學前教育從狹義上來說指的是幼兒園、托兒所等教育機構,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育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高素質、高文化的幼兒教師更是缺乏,在這一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早教方向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本文從目標定位、專業課程設置、教育教學三個方面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以期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早教方向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我國學前教育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辦學水平、師資力量等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與改善,幼教師資也面臨著擴容、提質兩方面的發展需求。當前高職院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時,忽視了對學生興趣、職業素養的教育與培訓,導致學生僅僅是將本專業作為一項工作工具與渠道,對學前教育熱愛不足,教育水平不足以滿足學前教育機構的用人需要以及家長對教師素質需要,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變這一現狀十分必要。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早教方向,兼具職業性與示范性兩種,2012年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明確了人才培養規格以及目標,認為高職院校要致力于培養職業理念良好、素養較高的幼教工作者。認為幼兒教師必須要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掌握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同時要具備教學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能夠較好進行活動設計,具有較強的保育能力、組織能力、自我發展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勇于創新、善于溝通合作并且深信健康,這一目標的提出與新時期社會、家長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目標相一致。在所有培養目標中,教師職業道德是重中之重,其次為專業素養。
就目前國內幼兒園教學來看,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對幼師的要求首先體現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上,必須熱愛教育、熱愛孩子,尤其是近年來部分幼師虐童事件的發生使社會公眾的關注點集中在幼師素質上,幼兒園在選聘人才時多優先選擇具有先進幼教理念、良好師德以及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人才的培養中首先提倡師德教育,其次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能力、教師知識,使幼師能夠在一天的教學活動中觀察、研究兒童,為幼兒提供快樂、舒適的成長環境。
2專業課程的設置
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早教方向的課程設置無統一課程要求及規范,總結而言主要為三大模塊:公共課、專業課以及教學實踐環節。其中公共課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育、形體訓練以及形象設計、公共英語等;專業課主要有專業核心課(幼兒組織與管理、感覺綜合訓練、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等)、專業基礎課(音樂、美術、書法、琴法、舞蹈、幼兒心理學、學教具制作、幼兒衛生與保健等)、專業拓展課(兒童歌曲彈唱、兒童美術教育、兒童音樂教育、兒童畫創作、兒童舞蹈創編),教學實踐環節主要有見習、微格教學、實習、畢業設計等。通過課程設置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訓多比較重視學生基本理論素養的培養,其中專業理論課程占據較大的比重;而在學生進入二年級后,學生課程的選擇開始趨向于不同的方向,而實踐的課程則比較少。課程門類雖然較多但是重復課程較多,因此在設置專業課程時要避免課程的重復以減少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以及抵觸心理。學生在選擇課程時可鼓勵學生依照興趣進行選擇,揚長避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以后的課程,使學生掌握一項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日后工作需要。另外,我國高職學前教學課程設置中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剛進入工作崗位時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因此學校要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并為學生留足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訓練。
3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
3.1人才培養方向的探索
首先,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標準普通話是師范類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同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學生可以獨立、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總結、講稿、教案、學生評語等文字表達,具備即興表達專業知識、思想、問題、情感等能力。其次,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組織能力。再次,重視培養學生的組織、創新能力,學前教育學生除了接受文化課教育外,最主要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動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因此高校要重視人才組織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培養、鼓勵學生參與藝術活動、校外活動等;鼓勵學生就學習的知識、教學手段等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教學創新思維,為學前教育提供創新性優質人才。最后,重視學生藝術特長的培養,高校要重視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除了文化課教學外,培養學生的唱歌、書法、繪畫、樂器等多方面的才能,以更好的適應現代化基礎教育的需要。
3.2學生專業情意的探索
專業情意指的是對工作的熱情、興趣等,就教師而言是其師德的一項重要體現,與教師的成長、發展密不可分,是推動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動力之一。當前我國幼師資源儲備尚可,然而師資隊伍建設并不穩定,幼師流動性較大,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幼師專業情意的缺乏,若沒有足夠的熱情、興趣支撐,幼師很容易對枯燥、繁重的工作產生厭倦情緒。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時,應該將學生專業情意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教書育人工作的神圣感、自豪感,使學生意識到幼教與其他教育事業一樣,同樣崇高。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堅定信念,奉獻于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3.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有調查數據顯示,學生教學時間的增多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專業情意、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與本科院校、中專院校之間有著本質差別,必須要實現理論、實踐之間的平衡,因此提倡在培養人才時可以實行“工學結合”,高校可以與幼兒園之間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學習的實踐場地,共同致力于高素質幼師的培養。學生進入校園時,可以帶領學生到正規、規范的幼兒園參觀,掌握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要與幼兒園實踐相結合,如“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等課程可以在幼兒園進行實境教學,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邀請幼兒園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講授,并在課程結束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校的各項事務中,如做教師助手、學校墻面布置、組織大型校園親子劇場等;高校可以將學生的實習實踐納入考核內容中,所有學生在實習結束后需要做實習匯報展示,通過不斷的經驗總結交流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4創新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教育改革推進了20余年,而不同學校由于師資力量、教學經驗、辦學宗旨、辦學特色等存在差異,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應該避免千篇一律。高職學前教育必須要針對本專業的特色來改進創新教學方法,做到“學、教、做”統一,將“學”與學生的“教”相結合,而在“教”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實踐,通過協調三種教學方法來鞏固學生知識的掌握。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較為被動,學習熱情不足,因此高職院校要采取有效辦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真正自主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可通過分組學習、角色扮演、案例呈現等多種方法來豐富教學方法,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門課程中可以按照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實踐學習的環節來進行教學,教師對學生存在的疑惑適當提醒與解答,并從整體掌握學生學習的進度與紀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對于學生性格形成、學習愛好的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等有著 重要的作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時期學前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必須要不斷探索、創新,不斷尋求人才培養的新方向、新模式,對國家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