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利
課程改革以后,文言文語句翻譯的考察在歷屆中考與高考中出現,其是對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檢測。一些學生因為未能有效的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與要求,所以文言文翻譯題目成為語文課程考試的失分點。本文在對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與步驟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對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進行探究,希望在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方面有所助益。
文言文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版塊,翻譯是培養與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渠道,學生只有在精確翻譯文言文語句的基礎上,才會對文章內容與中心思想有全面性的認識,提升文言文閱讀水平。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文翻譯方法,從而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各類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本文對文言文翻譯步驟與方法進行詳細解析。
1文言文翻譯步驟
首先,要把古今漢語語義基本大體一致的語句抄錄下來,把較為容易理解的內容對應的翻譯下來,接下來把現代漢語不能對應翻譯出來或者無需翻譯的語句刪除,從而快速清晰的把具有難度的文言文語句呈現出來。
其次,要把難以理解的語句采用回歸原文的對策,數次揣摩猜測,借此方式對其含義有粗略認識,為精確翻譯目標目標的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后,翻譯者積極遵照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巧妙的應用刪減、替換、直譯與譯意相整合的方法,將每一文言文字詞的內涵弄清楚以后,對文言文句式進行科學整改,使其演變成現代漢語中通熟易懂的句式。
2.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在對文言文語句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應貫徹落實“信、達、雅”的基本要求,上述要求具體是由清末新興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指出的,他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提及如下的內容:“翻譯作品內容忠實于原文謂信,文辭暢達謂達,有文采謂雅?!薄靶拧奔丛谧髌穬热莘g的過程中一定要具有可信性,不能與原文的含義相背離,精確性顯著,沒有漏詞漏句的現象,也不能按照主觀意念去隨意增減;“達”即翻譯者的思維不受原文的束縛,適度拓展,翻譯出的語句要連貫并通熟易懂;“雅”是指在對文言文語句翻譯過程中選用的詞匯要恰當,與原文風格相匹配,并洋溢著一定的色彩。
在對文言文語句進行翻譯過程中,始終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將原文的語句含義正確體現在白話文中,語言風格要與原文統一。
直譯,實質上就是以原文內容與語句為內涵為基點,采用現代漢語逐句將其落實到譯文中,特殊情況下會在表達形式上與原文維持一致性,但是通過直譯的方式或采用這種方法以后無法將原文的含義傳遞出來,那么就應該采用意蘊的方式。具體是在尊重原文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參照原文內容的大體含義去翻譯語句,而不被原文的詞句所局限,可以應用與原文另類的表達方法。在對文言文語句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環境,在翻譯初期應通讀全篇文章,對人物性格特點、事件發展過程等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做到將全篇文章盡收眼底。當然上述目標的實現絕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不斷的思考、練習與總結。
2.1保留。實質上就將將文言文語句中的詞語與專有名詞,不加修改的保留下來。這樣的詞匯通常是物件名稱、人物名字、地名、朝代、國名、年號名、官職名、以及一些典章體制的名稱等。
2.2刪減。實質上就是把文言文原文中內的一些沒有現實價值的或無法應用現代語言進行翻譯的虛詞刪除掉。也可以將一些表示停頓與補充音節的虛詞刪除掉,其可能存在句中,也可能在句末,也可能在句首的,常見的有“夫”、“蓋”等。對于這些虛詞,翻譯過程中可適當刪減,實施上就是不翻譯出來。還有一些存在主謂之間的虛詞,不具有獨立性,翻譯過程中也可以刪除掉。
2.3補充。文言文中優部分內容是省略的,故此在翻譯過程中應將其補全,在補充的過程中應結合上下文內容進行添加,常見的有主謂賓的省略、介詞“于”的省略,對于判斷句則應補全代表判斷的詞語。
2.4修改。具體是對一些特殊文言文句式的語言順序進行整改,使其轉變成漢語的常規語序,常見的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以及謂語前置句等。
2.5調換。等同于應用現代的雙音詞去替換古代的單音詞;或者是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古代人與現代人對其有不同的指稱,翻譯過程中要采用時現代的指稱去古代的指稱。
3.結束語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對提升文言文翻譯能力的意義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掌握了幾種文言文有效的翻譯方法。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應將教育與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學生也應該在學習中不斷積累,養成良好的文言文知識學習習慣。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不斷提升文言文翻譯精確性,提升語文學科整體學習質量。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