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科學技術發展需要有全新的規劃方向,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求進一步促進我國工業化發展。高校作為向社會輸出專業性人才的主要對象,同時也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集合了知識傳播、應用以及創新,對發揚創新精神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工科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來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分析
1.豐富的理論知識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對工科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基本的就是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將專業理論作為解決實踐問題的基礎。因此高校在培養工科人才時,應引導其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在傳授其廣博的文化知識同時,還需要培養其辯證思維能力,為后期發展事業提供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同時,在掌握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兼顧其他學科知識,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實現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為科學思維的形成創造根本,使其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來提高創新能力,以求可以更高程度上來滿足現代社會發展要求。
2.較強的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關鍵,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學生所存在的不足,確定重點后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的對下一階段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為培養創新型工科人才提供保障。尤其是工科專業自身所具有的實操性特點,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在領悟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水平,體現出工程專業技術操作性和熟練性。并且,通過實踐操作過程中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進一步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其中,不僅要重視學校內實驗室的操作,更為重要的是校外實習,正確看待其在人才培養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持續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下階段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必須要對此方面具有充足的重視,正確看待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尤其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并重的重要性。即通過創新精神來實現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應用,承擔高技術含量且綜合性更強的經營管理工作,而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保證具有較強的創新行為,靈活應對工程管理以及生產建設中的問題。
二、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點
1.確定以學生為主體
在培養工科創新型人才時,需要確定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匹配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以靈活的手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其創新性思維,使其能夠主動面對和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踐性問題,然后通過自主思考來解決問題。高校應創建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校外專家課程以及校外實習,通過校內外合作的方式方法,為學生創建更多實踐機會,同時組合分析學生實踐學習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制定下一階段的教學方案。其中,工科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的就是進一步滿足現階段我國工業創新發展要求,以更強的綜合能力,來靈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高校應引導學生主動對接企業技術創新要求,并準確了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當地資源有一個大體認識,并挖掘出學生最為適用的學習方法,準確把握行業人才需求方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成為具有較高實踐能力,能夠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2.執行校企聯合模式
應確定校企聯合模式,來進行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在此種模式下可以為學生創建了解企業生產管理、技術研發以及應用的平臺,同時兼顧校外專家課程,向工科學生展示更多實踐性的專業問題,由企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進行學校授課,拉近學生與社會實踐需求之間的距離,使其對實踐以及創新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高校推行校企聯合教學模式,由企業提供研究課題,組織工科學生,以企業技術專家作為領導老師,通過專業指導,來完成研究論文,以求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應對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創建校外實踐平臺
想要實現工科創新型人才的有效培養,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這不僅僅是校內實驗操作,還包括更多的校外實踐平臺。以新工科建設和發展需求作為根本,對工程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強化,適當延長實習實訓的時長,聯合企業開創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工程師計劃培養基地等平臺,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創建一個將實踐能力為培養側重點的教學體系,以求完成培養大批創新性工科人才的目的。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已經為高校下一步工作開展的重點,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已經成為高校管理人員應關注的重點問題。高校管理人員可以不斷為學生開拓校外實訓基地,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以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